梁漱溟的父教 5

梁济对梁漱溟的教育是启发式的素质教育。关于这一点,梁漱溟曾举例说明:

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并向人吵闹,终不可得。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现之,心知是我自家遗忘,并不责斥,亦不喊我来看。他却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

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询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亲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

写后交与我看,亦不做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即此事亦见先父所给我教育之一斑。(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

梁济对儿子的教育是非常民主的,从不强迫其被动接受自己的主张。梁漱溟 14岁以后,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见解,有时发于言论,有时见之行事。梁济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不同意的,则点到为止,只让儿子知道他不同意,却从不干涉。十八九岁时,涉及一些关系重大的事情时,梁济仍然不加干涉,即便他从心底里不赞同儿子的想法,却仍然顺其自然。梁漱溟说:“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 ”

早在辛亥革命时,梁漱溟即参加革命行动,梁济明示不同意,却不加禁止。革命之后,国会开会,党派竞争多丑剧,梁济深为不满,而梁漱溟当时正迷信西方政制,事事为之辩护。父子俩为此进行激烈的争论。梁济虽然很伤心,但依然保持一贯的做法。

更奇的是,梁漱溟中学毕业后,就不愿升学,而且痴迷佛典,决意一辈子不结婚,打算出家当和尚。这自然是做父亲的万万不愿意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梁漱溟购读佛书、茹素、不娶妻,梁济仍采取完全不干涉的态度,所做的仅仅是让儿子知道他不赞同的意思。而梁漱溟当时虽然知道父亲的心愿,却始终固执己见。

最令人惊讶的是,当梁漱溟的母亲临终前教诲儿子要娶妻生子时,梁漱溟的父亲仍在事后告诉儿子:“虽然母亲意思如此,可不一定依照,还是以自己意思为主。”直到梁济要殉节的时候,仍无半句话责成儿子要结婚。对梁漱溟,梁济是完全不干涉。

梁漱溟对父亲内心的感受并没有及时体察到,直到梁济自杀,梁漱溟清理先父遗笔时,才知道自己坚不结婚是大伤父亲之心的。后来,梁漱溟放弃出家之念,于 1921年冬末结婚。

归根结底,梁济之所以放任梁漱溟,是因为他信任儿子。他所起的作用,是引导;而儿子的路,则要儿子自己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