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民族葡萄酒的崛起之梦 2

3

那些财经政策很快成了他打开命运之门的钥匙。那期间,有项政策的主题词叫“承包”。与张文泉工作相邻的下善乡老木凹煤矿因管理不善,也需承包。

天生的商业嗅觉使张文泉意识到:机遇来了。他准备辞职承包。

有人提醒:为一个破窑洞扔了铁饭碗,有价值吗?张文泉很自信: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对于价值,他认为,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给社会创造价值,自己才有价值。

一种境界很高的价值观念鼓励他义无反顾地奔向了那个很不景气的煤矿。

“张文泉成功了!”与张文泉自小同学,当时在管头乡当副乡长,后来成了张文泉重要助手的王建章说:“承包后,文泉早出晚归,精打细算,集采购、销售于一身。由于加强管理,煤矿扭亏为盈,他赚得了第一桶金。”

接下来,凭着自己对资源和市场政策的把握,张文泉决定实施行业转型--他瞄准了焦化。

现永昌源集团副总经理王建章回忆:1997年是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银根紧缩,市场资金最为匮乏的一年,但是他以超人的胆识惨淡经营,费尽心机聚敛各方可用资金,最终在当年促成了茂源煤化有限公司 10万吨机焦项目的建成投产。由于小土焦与机焦成本悬殊巨大,一度堆积的焦场也曾让这个新项目经营陷入困局,但他能敏锐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走向,强大的自信 促使再度改扩建20万吨机焦生产,当其他人还在讥笑、疑惑他时,机焦市场的春天却也一步步向他走近,从98年底到99年秋,20万吨机焦改扩建工程结束之 际,国家银根紧缩的政策也在一步步放松,对土小焦炉的关停并转力度却在一步步加大。2000年初,终于迎来了机焦供不应求的大好形势。张文泉望着厂外排成 长龙等待装焦的车队,笑意在心底萌生,同时,更大的宏图又开始显现。为了使自己的公司能一路顺风,永远昌盛,又将茂源公司更名永昌源公司……

永 昌源发展势头很旺。有关部门快马加鞭,要求张文泉“跨越发展”,扩建年产60万吨的焦化厂。对于当时资金和技术力量都并不雄厚的永昌源公司,这种“跨越” 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但张文泉咬咬牙,还是实现了一次冒险的“跨越”。没有技术人才,就花高价聘请,1个多亿的工程款还差6千万资金缺口,他自筹4千万,另 两个投资合伙人各投了2千万。2003年,基建工程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另两个合伙人因故突然要求退股撤资,单枪匹马的张文泉一下面临两难绝境--退资,苦 心经营多年的永昌源公司有可能立马破产关门,毁于一旦;不退,商人道德和商场诚信将受到挑战……

面对人格和商德的挑战,张文泉毫不犹豫地作出抉择:就是关门破产,也要先退合伙人的2千万股金!他坚信:今天的诚信就是明天的市场,未来的利润。决不能因欠2千万而出卖了人格,丢失了市场!

合 伙人撤股后,基建仍在继续,公司千余号人也仍要吃喝拉撒。能借能贷的单位和个人张文泉都借贷了,可巨大的资金缺口仍像一个无底的黑洞。他回忆说:“那段时 间,睁眼想的便是到哪里给职工借工资,闭眼想的是工程款怎么办,走路还在愁用什么买机器。那时,有谁借给我一千元,不,就是借几百元,我都感恩不尽!”

资金几乎成了要压垮张文泉和永昌源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张文泉苦笑着摇摇头:“当时,我觉得快撑不住了!感觉到命运之神就要将自己击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