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 忽必烈汗赐予的金牌(1)

很快一切美好的碎片

再次组合重现

水面又成了明镜

尼科洛和马费奥用了好几天时间与那位蒙古大使交流,终于赢得了大使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马可对此的评价是:“在此之前大使从未见过意大利人,所以能认识精通蒙古语的波罗兄弟并和他俩交谈,他感到特别高兴。”当初波罗兄弟充分利用旅途中的闲暇时间,刻苦学习蒙古语,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果不出所料,这位不曾留下姓名的大使提出想向大汗举荐兄弟俩,还向他们保证“大汗一定会盛情款待他们,并会赐给他们很多礼物”。

尼科洛和马费奥此时别无选择,因为返回威尼斯几乎已经不可能了。相反,大使向兄弟俩承诺:一路上有他的陪同,他们绝对安全。于是,波罗兄弟决定前往东方去朝见那位让欧洲人尤其是教皇既恨又怕的君主。这件事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

他们走了一年才到达蒙古帝国。马可没有明确指出忽必烈汗接见兄弟俩的地点,但估计应该是在蒙古国都大都。当时蒙古人很愿意与外国商人做生意,并向他们学习和交流,所以大都有一片划定的区域专门供来蒙古做生意、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外国人以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国使团居住。

虽然蒙古朝廷官员以蒙古人居多,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人的到来,朝廷任命了一些热那亚人、威尼斯人、犹太人、穆斯林、维吾尔族人、俄罗斯人还有波斯人来协助处理国家事务中的敏感问题,尤其是税收问题。为了防范官员滋生腐败以及保持蒙古族人在众多汉人中的特殊地位,蒙古政府实施了民族隔离政策,明令禁止汉人学习蒙古语言,汉人不得擅自携带武器也不能与蒙古人联姻。

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使沿“丝绸之路”的旅行成为一种严峻考验。马可说,肆虐的暴风雪和山洪经常会阻挡行人前进的脚步。但当波罗兄弟俩终于见到了蒙古大汗时,他们觉得以前所吃的一切苦头都是值得的。

初次见到忽必烈汗着实让他们大吃一惊,大汗彬彬有礼,与此前蒙古人给外界留下的野蛮凶残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他对意大利和基督教充满了好奇,热衷并支持蒙古人与外界进行贸易。让忽必烈汗感到高兴的是来自异国的波罗兄弟俩竟然能用蒙古语与他交流。

马可一直认为他的父亲和叔叔是“最早来到蒙古帝国的意大利人和基督徒,他们受到了热情款待并给予了优厚待遇”,但这一说法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事实上,早在波罗兄弟之前,已经有很多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和武士到过蒙古帝国,并且有些人还留下了详细的旅行记录。也许波罗兄弟俩常年囿于商界,并不清楚他们之前是否有人到过蒙古帝国,所以才认定自己是最早亲眼见过忽必烈汗的欧洲人。

席间,忽必烈汗询问了两位外国客人一些有关“西方世界、罗马皇帝和其他基督教国王和王公贵族们的情况”,而且他对“西方国家财政、治国方略以及战时政策”特别感兴趣,最后,他还问到了一些有关教皇、教会的事务以及基督教信仰和教义问题。身为商人的波罗兄弟俩虽然并不熟悉所有的话题,但“他们还是用流利的蒙古语恰如其分地向大汗一一做了答复”。忽必烈汗对他们的回答非常满意,后来便经常召见他们,一起聊一些有关基督教国家的话题。

多次交谈之后,尼科洛和马费奥取得了大汗的信任,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日渐融洽。后来,大汗决定让兄弟俩做他的西方使臣,承担出使教皇的任务。大汗很善言辞,委婉地向波罗兄弟提出了自己的计划,用马可的话说就是,“大汗恳请兄弟俩能陪同他的一位叫科加达尔的宠臣前去面见教皇”。

一开始兄弟俩还有些犹豫不定,他们告诉大汗:“我们离开欧洲已经很长时间了,沿途的情况肯定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也不清楚途中会发生什么事或者该做些什么。我们恐怕会辜负陛下的一番心意。”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同意赴命,当然也很可能是被迫同意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