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飞渡(4)

我们那栋楼,一共五层,每层三个单元,1号是大的二居室,2号是小的二居室,3号则是三居室,有地下室,也分成跟上面一样的三个单元,因此一共可容纳十八户。我在分配前,被召唤到市委宣传部见部长,他在十年风暴中也被打倒,上面给他落实了政策,他那时忙活的,是给他下属各系统各单位的人士落实政策。我去的时候,见到了李万春,那是京剧界的著名武生,中年以前不但武功好,还有好嗓子能唱,我小时候,父母带我看过他的戏,但是他从1957年以后就倒霉了,到1979年我跟他相继被召唤到市委宣传部部长跟前的时候,我觉得他不仅满脸沧桑,浑身似乎也都刻下了劫波冲击后留下的痕迹,后来政策是给他落实了(他那天是去要求发还他当年自购的胡同小院),但他最好的艺术年华已然随劫而去,无可挽回。跟李万春谈完,宣传部长跟我谈,大意是你没受过什么苦,又还年轻,所以给你分的房子,是顶层最小的那种,这已经是组织对你的最大奖励了,希望你不要辜负党和人民在新时期对你的厚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我诚恳地表示,非常知足,非常感激,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写出对得起时代的好作品来。我后来写出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委市政府又给予了我表彰嘉奖。

我分到的那个顶层的小二居,进门有个大约4平方米的小空间,大居室约15平方米,小居室约8平方米,但有厨房和卫生间,且所有窗户都朝南,比起原来所住的胡同杂院的小东屋,不啻“鸟枪换炮”。虽然没有电梯,需要爬楼梯到五楼,但那时满心欢喜,人又年轻,往往是一步两阶,吹着口哨欢蹦而上。渐渐地,跟同一个门道的邻居有了些来往。四楼三居住的是河北梆子剧团的花脸演员李士贵,他非常敬业,一次把我请去,告诉我他刚从京剧移植了《张飞审瓜》,跟我探讨:张飞跟李逵虽然是不同朝代的人物,但在戏曲舞台上,有的演员演起这两个人物来,形象雷同,他希望我出点主意,能让他塑造这两个人物时,能有明显的区别。他还把戏中片段,在他那间大屋子里演示了一番。他那个三居,比我的单元大许多,但少有朝南的窗户。这是那个历史阶段公寓楼设计上,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一例。其设计理念是:您的单元既然间数多面积大,享受到这样的好处,那就别什么好处都占尽;人家的单元既然小许多,那就让人家窗户朝南,多享受点阳光吧!那时盖楼,还经常设计成“三叉式”,从空中看,顶部正仿佛是个“大裤衩”,所以北京的建筑,早有被俗众称为“大裤衩”的,不是库哈斯为中央电视台设计出那座怪楼后,才有“大裤衩”一词;那种“三叉式”的楼,设计理念是:让每一个单元都能有大体朝南的窗户,“阳光共享”。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结束了单位的“福利分房”,推行商品房,那么,设计理念也就随之变化,越是富人买得起的大户型,朝南的窗户可能就越多,那种顶部成“大裤衩”形状的“三叉式”公寓楼,也就绝迹,因为开发商认为那样设计会浪费掉许多的可谋利空间,再说了,一分钱一分货,想享受更多阳光,请付更多的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