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生活、大学生活和《金西报告》(1)

1944年初,即将高中毕业的休?赫夫纳面临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一方面,他为告别黄金时代和斯坦梅茨高中的伙伴而深感忧愁;另一方面,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召唤着他。自1941年末,第二次世界大战主导了美国人的生活。国家有战事,有抱负的年轻人应当参军,年轻的赫夫纳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义务。带着很大的决心和些许胆怯,他参军了,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

1

这一切都源自姑娘。赫夫纳参军,如同他成年后的许多轶事一样,都跟恋爱有关系。毕业前夕,他深深地爱上了贾妮?博尔森,当然这种爱是纯洁的。贾妮是赫夫纳最好的哥们儿吉姆?布罗菲的女友,她视赫夫纳为偶像,一向仰慕他的创造力。高中时代,两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44年初,他俩碰巧有几次独处的机会。在几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后,他们冲动地接吻了。他们给对方写信,想要表白感情,但心里都很痛苦,因为不肯背叛布罗菲。这时,一个意外的解决办法出现了,因为赫夫纳遇见了另外一个人。1

毕业后不久,赫夫纳参加了斯坦梅茨高中的一次校友聚会,遇见一个姑娘,曾是他的同班同学。他能认出她,但叫不出名字。米尔德丽德?威廉斯恰好是能让赫夫纳动心的那种类型——活泼可爱、黑发、有刘海儿、穿短袜。两人聊了很久,偶尔也打情骂俏,最后她坐到了赫夫纳腿上。事后,他发现姑娘这样做只不过是想让另一个男孩吃醋,但两人之间毕竟还是相互吸引的。当晚聚会散场时,两人约定找机会再见面。2

米尔会拉小提琴,有运动细胞。她来自蓝领家庭,母亲是家庭主妇,信天主教,定期催促米尔和她的四个姐妹去做弥撒。父亲是有轨电车售票员,后来当了公共汽车司机。他在早些时候脱离了天主教。他喜欢读书,通过自学成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经常对米尔说:“我们就应该像苏联那样做。”他对家人极其严厉,甚至有些独裁,坚决反对女儿在16岁之前约会。3

在聚会相遇和赫夫纳参军之间的两周时间里,这两个年轻人约会过几次。赫夫纳从米尔工作的玛氏糖果公司把她接出来,然后一起去喝汽水或看电影。赫夫纳一如既往地投入,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姑娘,承诺参军后会坚持给她写信。米尔也这么表示,但显然不如赫夫纳坚定。赫夫纳把米尔融入了他的浪漫幻想中,这符合他的天性。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赫夫纳在部队只有一两次机会回到芝加哥短暂休假,除此之外,这段关系都靠书信来维系。4

参军时,赫夫纳身高5英尺10英寸,体重115磅,看上去还是个孩子。军旅生涯一开始,他在陆军特别训练预备役中担任学员。正如他的化身古?赫弗在漫画自传里所说,他离开了舒适的环境,很快“就要像同时代的很多同龄人一样扛上枪了。与多数人一样,古不喜欢这种改变,但他‘动弹不得’,只能努力让日子好过一些”。5

赫夫纳于1944年2月离开芝加哥,赴威斯康星大学参加新兵训练。他随身带了几个手提箱,里面装满了生活必备用品:打字机、闹钟、晾衣架等等。他跟两个新室友同住一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新兵们按照后备军官训练队的课程学习文化课,练习行军。赫夫纳还带了几本他创作的漫画自传来,晚上分给室友和其他新兵看。新兵们很喜欢这些漫画,进入了赫夫纳的生活轨道,打听起赫夫纳的高中生活和伙伴,一个新兵甚至问能不能给漫画中的一个女孩写信。6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