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森林里没有信号,一进去就没了外界的任何信息,直到收到我爱人的信息,我才知道《我从新疆来》火了。《纽约时报》、《南方人物周刊》、网易都发布了《我从新疆来》的图片故事,在网易发布后,第一天的点击量更是超过了两千五百万。她还给我发了很多网上的评论:“这些普通人的经历和我们都一样。”“我们其实是一家。”“希望每一个新疆人都加油。”等等,每一条都让我振奋,甚至有图书出版商联系我,希望我能借此出一本书。我师父也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当他看到这些成绩,就对我说:“小库你就踏实地去拍更多的新疆人,采访更多的故事吧!做成一本书,再去做部纪录片!到时候师父再帮你!”正是因为师父的这句鼓励,我回到北京后,彻底放下了在纪录频道的所有工作,推掉了外面所有工作邀约,决定把《我从新疆来》做下去,做成一本书,做出一部纪录片。
微博上的评论和转发越来越多,有很多新疆朋友给我私信分享了他们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新疆籍女明星佟丽娅也转发了我的微博,在热心朋友的帮助下,我得到了佟丽娅的联系方式。在我发出采访和拍摄的邀请后,她说:“我还担心你不会问我呢!我们新疆人就应该更多地发声!”身边的朋友们也陆续向我介绍了更多的新疆朋友,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全国各地。我给自己做了个路线图,带上相机和录音笔上路了。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福州、厦门、珠海、西安……每到一个地方,除了朋友介绍或者自己在微博上主动联系我的朋友外,我还会去当地的新疆餐馆跟老板聊天,让老板给我介绍他认识的新疆人。就这样,我前前后后联系、采访、拍摄了五百多个人,这其中有从小在新疆长大的地道新疆人,也有在内地长大的北漂新疆人的第二代,还有从没有去过新疆,但对新疆一往情深的,或者常年和新疆打交道,对新疆充满热爱的内地人。
直到现在都有人问我,你是怎么从五百多个新疆人里“选出”书里的一百个新疆人的?你的挑选标准是什么?说实话,书里的人物不是我选的,我也没有挑选的标准,并不是所有联系的朋友都会和我见面,也不是所有见了面的朋友都会答应被采访,也不是所有被采访拍摄的朋友都同意自己的故事被录进书里。有的在电话里就直接拒绝了这件事,觉得我是间谍。有的见面之后聊了很久才说,其实自己并不愿意被采访拍摄,就是想看看我是干吗的。有的约好了时间,干脆放了我鸽子,电话都不接。还有个自称是商人的大姐说她有办公室,要把我约到酒店房间,吓得我赶紧找借口拒绝。还有一个朋友,见到我之后就开始批评我,语气很不友善,说我是在浪费时间、浪费民族情感,说我的工作根本不能改变任何事情。还有一次在北京,我和一个朋友约好了采访的时间和地点,我早早就到了,他来了个电话说工作还没结束,要晚一点。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最后过了七个小时,我爱人来了个电话,问采访怎么样,我说人还没来,我已经等了七个小时,她说这太没礼貌了,肯定是放鸽子了,觉得我应该放弃,但我心里还是想等等。九个小时后,那个朋友来了,非常不好意思,也觉得我是真心想做这件事,最终把他所有的故事都告诉了我,我们还另约了时间又聊了一次,还拍了照片。所以,书中的所有人物并不是我“挑选”的,而是自告奋勇站出来,希望向这个社会发出自己声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