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三笠公园(3)

横须贺,简直就是一部袖珍日本近代史。虽然不能囊括所有近代大事,但在这儿能看见的痕迹,可以穿成一串,解释近代。其实我来横须贺那天早上,完全没打算登什么日本自卫队的“宙斯盾”,而是想看看它这一串近代痕迹中最有趣的一点:“黑船”。

有三个小博物馆与“黑船”有关:浦贺奉行所(长官公署)旧址、佩里纪念馆、技师贝尔尼纪念馆。此外还有许多,比如法国人建造的灯塔、日本海军的缔造者胜海舟断食修炼的地点、早期海军元勋之一上岛某某的事迹、横须贺制铁所的大气锤和锻造的巨锚照片,等等。

1853年,广州上空的鸦片硝烟已经散尽。对欧美军舰来说,乖顺的上海早已是它们方便的基地。美国东印度舰队的蒸汽舰在上海完成编队,先到琉球,然后直指东京湾。

7月8日,在日本近代史上被唤作“黑船”的美国军舰编队,抵达了横须贺南面的浦贺海面。

浦贺奉行所大惊失色,急急派出一群巡查小舟,围住突然闯来的巨大“黑船”。但是,那“黑船”闷头勘探港口,一直越过幕府规定“夷船阑入开炮击沉”的观音崎禁区线。他们不理喊话,不许登船,无奈浦贺奉行所的翻译用英语喊了一嗓子“我会说荷兰话”,才算艰难开始了外交谈判。

——横须贺三座小博物馆对“黑船”的描述口径,给我一种宣传控制的印象。在横须贺讲述着一种近代史观点:美国“黑船”扮演的,不像殖民主义侵略者,而更像新时代启蒙者的角色;即使不是无比亲切,至少也令人怀念。

为佩里纪念碑挥毫题墨的,是主刀宰割中国、朝鲜的日本第一代首相伊藤博文。纪念碑建立时,甚至得到明治天皇的赐金。

——佩里有恩于日本的历史进步,他是推在日本陈腐的锁国脊梁上的一巴掌。佩里从小聪敏,他是蒸汽船舰前途的预言家。谈判之余花絮不断,双方指着地球仪做世界知识竞答,彼此都因对方而惊叹。纽约和华盛顿在这儿,它们是商业城市;那里是巴拿马,正修建的运河一旦开通,去欧洲就不用绕路了。“黑船”与村民尚有过亲善联欢:美国水兵把喝光的啤酒瓶随手一扔,观看的日本渔民便一跃跳入海里,在那个时代空瓶子是宝贵的。

在横须贺,与其说我参观了一段结束锁国的故事,不如说接触了一种对欧美的官方态度。这个态度,与日本愈来愈多地谈及的,不仅右派,左翼更加乐此不疲的——抵抗欧美白人的殖民主义、保卫亚洲和亚洲解放的理论,古怪地相悖相驳。本来,“黑船”事件不是可以解释成“大东亚自卫战争”的起点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