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江湖落影,妙香开到白莲(9)

“好多鱼呀!好肥呢!”跟少年过了一个多月的苦日子,原本很可能金枝玉叶的少女现在惊讶的娇呼中,不知不觉也带上些眼馋的意味。“是啊……是挺大的鱼。”相比少女这股兴奋劲儿,本该更起劲的少年却出奇地有些神情恹恹。“月婵啊……”

探头看了看那堆大鱼,张牧云忽然十分感慨:“妹子,你说奇怪不奇怪。想往日我在那汨罗河汊,如果能碰见这么大的河鱼,哪还不浑身来劲。没等弄上来,我就会想着是清蒸还是红烧来吃。可是你看,这庙里池子中这么多王八肥鱼攒在一起,就在我眼前,垂手可及,却不知怎地一点都提不起劲。你看这有多可怕!”

说到这张牧云便有些生气,抬头望着寺内的方向,悻悻说道:“这么清淡可怕的地方,那老和尚却还只管哄人出家,真是居心不良!”在寺中游逛一圈,到中午吃饭时,张牧云便和月婵去香积厨中讨得一份素斋,也没去和尚们吃饭的饭堂,只在附近寻了一处树下的花荫,便坐到山石上开始吃饭。

这宝林寺的斋菜,虽然素淡,比之他们家平常的饭菜,已算好上十分。摆在山石上的那蓝花镶边白瓷大海碗里,满腾腾盛着由豆腐、百叶、金针菇、鲜山菇、荸荠、香椿、山药、小白菜、菜花等等菜蔬豆品囫囵烧成的斋菜。宝林寺的僧人信奉每次用餐量不须太大,菜蔬种类却一定要多,这样有利养生。虽然这么多种类的食材都囫囵烧在一块儿,却颜色分明,雪白、浅黄、翠绿、深碧五花八门地混杂在一起,居然十分好看。

而这样一锅烩的素淡斋菜居然也被厨僧烧出许多汁膏,淋淋漓漓地积在海碗底,就着白饭吃菜时偶尔舀起一勺喝进嘴里,便有一股鲜美香醇的滋味一直在齿颊间打转。这样的斋菜,对从来没下过馆子的张牧云来说,已算是人间美味。在寺庙庭院的花荫中津津有味地吃斋,和细嚼慢咽的月婵不同,张牧云抱着饭碗狼吞虎咽,吃得急了,竟一个不小心把自己给噎着,抻着脖子翻着白眼靠在石头后的松树干上十分难受。见他受苦,月婵自然赶紧放下碗筷,仗着胆子去厨房中讨了碗水让张牧云徐徐喝下,又抡起粉拳,替他捶了好一会儿背,这才解了他噎食之厄。

初来宝林寺,大抵也都是这般琐事。到了下午,张牧云、月婵二人去了须弥坛后的录经佛殿联灯阁中,在方丈师弟智空的安排下,就在佛阁大屋后排的两个相邻蒲团上盘腿坐下,和其他抄经僧人一样,开始在黑漆木案上誊写起《延命地藏菩萨经》来。

这回宝林寺替祝百万抄经的用纸,是上好明玉白纸。那祝大财主出资千两,求经百部,价钱比书肆坊间高出百倍。既然他这般心诚,智光方丈也不好意思十分糊弄,便拿出寺中珍藏白纸,上面都印着墨竹卍字的水印花纹,价格也是不菲。于是联灯阁中,雪光如玉的纸卷在二十几张桌案上一色摆开,二十多人一齐提笔书写,场面倒也壮观。

联灯阁里枯坐抄经,和一般世俗抄录诗文不同,每抄一句经文时,都要在心底念一句佛号。而他们现在抄写的《延命地藏菩萨经》,又是佛教中偏长的经典,全文两千五百多字,一个字一个字端正写下来,还要每句念佛,殊为不易。

虽然辛苦,今天这回抄录却略有不同。在一群光秃着脑袋的老少和尚之外,还坐着个如花美貌的温柔小娘,纵使这些和尚常年修行,似乎六根清净,但那男子与生俱来的本性毕竟还在。有了娇艳少女在后,这些和尚比平时坐直了许多,即使后面之人看不到,却也庄严了宝相,头脑变得更清醒,手底字迹更端正,心中的佛号也宣得倍加认真。

张牧云可不管这么多。他双目如电,动作敏捷,紧拈着毫笔飞速书写,只想抓紧时间多抄几本经书,到最后结账多挣点工钱。受到他的感染,月婵也一样屏气凝神,心无旁骛,专注而紧张地埋头抄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