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6)

但归根到底,胡适从政只能算是一个票友。关于后来那个当总统的构想,也只不过让晚年的胡适动了一下心而已,期间的犹豫踌躇,又一次让人见识了那个“左右为难”的胡适之先生。

1948年3月30日的日记中,胡适写道:“蒋公意欲宣布他自己不竞选总统,而提我总统候选人,他自己愿意做行政院长。”“我也承认蒋公是很诚恳的。他说:‘请适之先生拿出勇气来。’但我实无此勇气。” 第二天的日记,胡适有勇气接受这一大任了,“晚上八点一刻,雪艇①来讨回信,我接受了。此是一个很伟大的意思,只可惜我没有多大自信力”。但是到了第三天,也就是4月1日,又反悔了。“昨天是责任心逼我接受。今天还是责任心逼我取消昨天的接受。”最后,也因为“党内反对”,蒋介石的推举美意并未真的实现。李宗仁曾说胡适“爱惜羽毛”,唐德刚说他缺乏最起码的客观条件—与政党实力派的历史渊源。而就胡适的秉性看,“坦白地说,胡先生也并不那样老实,不过他始终没有不老实到做政客的程度罢了”。

1948年,国内政治风云突变,胡适在政治上选择了与国民党政府共进退的立场,离开他深爱的北京大学,流亡美国。当胡适再赴美国时,已无驻华大使时的光环,只好到普林斯顿大学当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这个职位不过是个闲职,每周五上午从纽约去一次普林斯顿,下午返家,每年有5200美元的收入。但是两年合同期满之后,校方不想再与胡适续签聘约,转聘胡适的助手童世刚为馆长,因为后者更为“便宜”,每年只需3480美元。于是,胡适以“终身荣誉馆长”之虚名让出馆长一职。

在逆境中胡适谨言慎行努力保持着尊严和人格,过起了自己洗衣烧饭、出门挤公交车的寓公生活。在美国的许多中国知识青年与他朝夕相见,唐德刚就是在这个时候和胡适先生成为知己好友。

1950年初开始,中国大陆展开了对胡适思想的批判,许多胡适在大陆的学生、朋友、同事等分别接受号召,对胡适口诛笔伐。在美国的胡适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清算隔岸观火,热心阅读每一篇批胡文章,而且还做下许多认真的评点和

圈注。

在这场批判运动以后,中国大陆至少出了七大本胡适思想批判,不是把胡适批判成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就说他是卖国贼,或者是蒋帮的帮凶。根据唐德刚的回忆,那个时候,胡适经常去找唐德刚,问他最近有没有新材料。唐德刚说,全世界能够把这些书从头到尾老老实实看过的恐怕只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胡适。他信心满满地认为,“胡适思想的幽灵”依然在中国大地上盘旋着。

但上世纪50年代在思想学术领域进行的这场批胡运动,取得了彻底清算的深远效果。此役之后 “胡适思想的幽灵”在中国大地已无处可以盘旋。这场声势浩大的批胡浪潮,也将胡适留在大陆的儿子胡思杜卷入其中,他写了批判父亲的文章并与父亲划清界限。1957年胡思杜被划为右派,终因不甘受辱在唐山铁道学院自杀身亡。得知儿子的死讯,胡适在万分悲痛中拜托媒体朋友暂时不要登出这个消息,他担心夫人江冬秀承受不了这个打击。

一场运动之后,胡适消失了。从此,中国大陆思想和文化的天空中,几代人只仰望着一面旗帜—鲁迅。

“这位哲人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