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艺术滑坡 1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的略萨,其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被译成了中文,当时读了没什么特殊的感觉,艺术冲击力似乎不够,叙事风格也好像不够鲜明。造成这种阅读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席卷全球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风暴”之中,略萨被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聂鲁达、帕斯、博尔赫斯等人的艺术光芒遮盖得有点黯然失色。在拉丁美洲作家群中,我认为,略萨大致属于二流作家中较强的。这些年来,他多次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名单中。原以为他获奖无望,没想到几十年后,他依然纠缠着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可见优秀作家越来越罕见,或许再也不会有同一个时代之内作家“群星灿烂”的局面出现,只有“病毒”和恶棍此起彼伏。综观近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可以发现它呈现出一种文学艺术水准滑坡的趋向。

在20世纪90年代十年中,我们见到了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墨西哥诗人)、希尼(Seamus Heaney,1939—,爱尔兰诗人)、希姆博尔斯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波兰诗人)、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1930—,圣卢西亚诗人)、达里奥·福(Dario Fo,1926—,意大利剧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 ,1927—,德国小说家)等优秀作家的名字。此外还有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南非小说家),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美国小说家)、大江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1935—,日本小说家)、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1922—2010,葡萄牙小说家)、高行健(1940—,法籍华裔小说家)等。在这些作家中,有四位诗人获奖,而且,帕斯、希姆博尔斯卡、格拉斯都属于一流作家,达里奥·福也是一流剧作家兼表演艺术家。《失明症漫记》的作者萨拉马戈,也是一位风格特异的小说家。他们的总体水准与20世纪80年代的10位获奖者(马尔克斯、卡内蒂、布罗茨基等)相比,难分伯仲。

21世纪初期10年的十位获奖者是:奈保尔(VSNaipaul,1932—,印裔英籍,特立尼达与多巴哥小说家)、凯尔泰斯(Kertész Imre,1929—,匈牙利小说家)、库切(JMCoetzee,1940—,南非小说家)、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1946—,奥地利小说家)、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英国犹太剧作家)、帕慕克(Orhan Pamuk,1952—,土耳其小说家)、多利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英国小说家)、勒·克莱齐奥(Le Clézio,1940—,法国小说家)、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 ,1953—,罗马尼亚裔德国小说家)、略萨(Mario Vargas  Llosa,1936—,秘鲁小说家)。尽管他们各有特色,但仍可以明显感觉到其总体艺术水准下滑,吨位不足。而且这十位作家,全是讲故事者,没有一位诗人。是不是害怕读者没有接受诗歌的耐心呢?是不是小说更容易传播呢?我们不得而知。以色列著名诗人耶胡达·阿米亥(Yehuda Amichai,1924—2000)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叙利亚—黎巴嫩著名诗人阿多尼斯(Adonis,1930—),也是合适的获奖人选。但不管什么理由,整整10届不见诗人,是极不正常的。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