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的革命青年(1)

溪口蒋家盐铺,诞生了两位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领袖级人物

蒋介石塾师再教经国,评价小蒋“天资虽不甚高,然颇好诵读”

浙江奉化溪口是千年古镇,背山面溪,山清水秀。蒋家是当地大姓,蒋介石出生前,其先祖已世居于此数百年。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字肃庵,在溪口继承父业,开设玉泰盐铺,有三间店面,贩卖食盐、粮食等杂货,薄有积蓄,属于小康商家。当时应该没人想到,就在这栋不起眼儿的盐铺楼上,诞生了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领袖级人物。

蒋介石生于 1887年,母亲是蒋肃庵第三任妻子王采玉,祖父蒋玉表为他取名瑞元;论族谱,蒋介石是溪口蒋氏第二十八代,因蒋家自第二十五代开始即以“祈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排名,因此蒋介石为周字辈,族谱名为周泰。

蒋介石是家中次子,有一同父异母的兄长蒋介卿,在蒋肃庵要求下,兄弟俩很早就进入私塾求学。蒋介石有两个妹妹瑞莲、瑞菊;七岁时,幺弟蒋瑞青诞生。但两年后,蒋肃庵突然病逝,因此蒋介卿过继给一位伯父并继承盐铺,蒋介石则继承家中房舍与田产,全家还是住在老家报本堂中。

丈夫过世后,养育家中孩子的重担落在王采玉身上;没想到时隔两年,蒋瑞青夭折,她伤心异常,也因此将所有精力倾注给了蒋介石。1901年,蒋介石虽只有14岁,但王采玉挑选了附近一位姑娘毛福梅给儿子成亲。毛福梅生于 1882年,父亲为毛鼎和,在当地开设一家祥丰南货号。毛福梅略识字,曾在奉化作新女校读过不到半年书,比蒋介石大上四岁。男小女大,在当时是很常见的事。

新旧世纪之交,积弱已久的中国一再受列强压迫,割地赔款,八国联军之乱更直击中国人的最后一丝自信。年青一代已无法再接受私塾、科举这些老一套,越来越多的人渡海求学,蔚为风潮,蒋介石也不例外。1903年,应童子试而落第的蒋介石,决定投笔从戎,东渡日本学习军事。

由于留学日本学习军事需大清陆军部保送,蒋介石不得其门而入,因此东渡日本后只能于 1906年先进清华学校学习日语,但通过义兄周淡游介绍,认识了留学生中颇为活跃的陈其美,这是他一生宦途的开始。

1906年冬,返回浙江为妹妹张罗婚事的蒋介石,正巧遇到大清陆军部、由段祺瑞督办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日后的保定军校)招生,他赶到杭州报考后被录取,于 1907年入学;因曾习日语,后获准留日并赴振武学校陆军炮科预备班研修。

振武学校是士官的预备教育班,不过蒋介石毕业后并未获准进入士官学校,而是在接受入伍训练后进入日本北海道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联队担任二等兵。在东京期间,蒋介石通过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奉孙中山为领袖的同盟会,并与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来往。

在日本开了眼界的蒋介石数度返回中国,并曾在陈其美指挥下参与革命党地下工作,营救牢中同志。不过他始终没有返回溪口,对毛福梅更颇为冷淡,连带让蒋家期盼的长孙迟迟没有消息。直到1909年夏天,王采玉带着毛福梅来到上海,在母亲要求下,蒋介石才与妻子共处一段时间。来年春天, 1910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十八,毛福梅临盆,蒋经国在溪口蒋宅报本堂西厢房楼上诞生,乳名存西。

虽然蒋介石在日本未归,但因为蒋经国出生是蒋氏家族大事,因此王采玉和毛福梅合力为新生儿的诞生热闹了一番,不但染了一大箩红鸡蛋,煮了两大锅红糖白米粥分送各家亲友,满月那天,蒋家更大办筵席;此后王采玉和毛福梅也担起教育蒋介石长子的责任,蒋介石虽曾在 1910年夏天再度返回上海,却依旧没有回溪口探视妻儿。倒是在族谱方面,由于王采玉要求,蒋经国被过继为已经夭折的蒋介石幺弟蒋瑞青的子嗣,蒋介石也一口答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