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卓玛的爱情

位于村头的商店,半茶馆性质,就像这个村庄的“街头广场”,村人们习惯于坐在商店外面的长椅上晒太阳,聊家常。那里俨然村里最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信息的聚散地。老人们最多,年轻人也不少,小孩子则三五成群,跑来跑去,不知道在忙碌着什么。

每每当我们参与到村人们的讨论中,最后都会以一个非常戏剧的话题结束:昨晚,我们村子里的狗又叫得厉害,你们戴着头灯、打着电筒又上我们的神地去了,是不是又寻到了什么宝贝呀?问完,他们就会哈哈大笑。

是的,每天都是如此,让人哭笑不得。心知他们也是在开玩笑,并没有什么误会和恶意。

村子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块村民们的神迹之地,他们称之为“多钦贡巴”,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寺庙,据说是在西夏时期创建的。上到多钦贡巴需要从村后翻过一道石墙,再爬一段上山的小路,不算太陡峭,却也很耗费力气。走不远可以看到一个擦康,从那里眺望下面的错高村和巴松错,一览无余,也是拍摄照片的好位置。再走几步还能看到一个刻有经文的大石头,大石头上方不远处是一片废墟,就是传说中的“多钦贡巴”。在这片废墟中有些漂亮的壁画,但是需要拨开刺人的荆棘才能欣赏到。从寺庙再往上走,两棵大柏树上缠了很多经幡,这一带废墟颇多,不时可见墙基和玛尼石刻,也是拍照片的好地方。好几晚,都有我们的人上那里去拍夜景,不想在村中引起这么大的震动。

这家商店的主人杰布和次仁卓玛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次仁卓玛是错高村人,与村里大多数的老人和年轻人相比,次仁卓玛的汉语已经讲得非常流利。她曾是巴拉的同事,也在巴松错度假村当过服务员。由于那时候在度假村上班,每年冬季有五个月的假期,她在放假的时候会去巴河帮着照看一家小茶馆。

2008年的时候,杰布从日喀则来到巴松错一带,给这边的人帮忙建房屋、维修庙宇。工布地区的房屋建筑多采用石木结构,加之杰布心灵手巧,还会打制家具,人也年轻帅气,颇受人欢迎。那年,杰布下班了会时常到次仁卓玛的茶馆喝茶,便与漂亮的她相恋了,一年后俩人结了婚,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一年零六个月的可爱宝宝。有了孩子后,次仁卓玛要带孩子不方便上班,便从度假村辞了职,回村里开了这家商店。

杰布的家在日喀则市区边缘,算是半城市户口,但次仁卓玛觉得城里远不如错高村里舒服,“在城市里没有工作的话,生存很难”,她如此分析。俩人结婚后,杰布也很少再回日喀则,他已是巴松错一带颇有名望的木工,“扎拉村里那些最好、最漂亮的房子都是他修的,错宗寺维修杰布也被请去了!”次仁卓玛很是为丈夫骄傲和自豪。

虽然不喜欢大城市,但次仁卓玛希望孩子再大点了,自己还可以回度假村上班,毕竟她已经更适应了外面上班那种生活。与村里的其他姑娘比,她坦言自己不会放牧,也不太会采挖虫草、采摘松茸,更干不了繁重的农活,所以还是喜欢上班,工作比较轻松,但上班还得等孩子稍大一点了再来计议。

眼下在村子里开商店,也算给自己找了件事情干,还能为孩子挣点奶粉钱。但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好在杰布的收入在当地属于比较高的,日子过得不比其他人差。

杰布和次仁卓玛是错高村民中通婚距离最远的一对,属于特殊案例。村里虽然也有姑娘外嫁出去,也有外面的姑娘嫁进来,但主要都是同在巴松错湖岸一带的结巴、扎拉等村庄,而且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太多。

“我们能在一起是缘分吧,算是他嫁到我们村里来了。”次仁卓玛在带着孩子出门前,这样对我说,而杰布早已经收拾好了东西,耐心地依在门口等候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