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时候,我大三下学期,在浦东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实习。老板对互联网创业很有研究,说最近有个叫“知乎”的网站很酷,叫我去看看。那时候知乎还是邀请注册,老板给我邀请码,我注册了,发现人非常少,内容也很少,隔半天刷一下也没新内容。一个社交网站,又没人,又没内容,有什么看头?而且那时我很不明白,“知乎”,跟“百度知道”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回答问题吗?还不如去看百度知道。东西还多,找起来多方便。
过了几个月,老板还在看知乎,说“知乎”越来越有意思了,虽然内容少,但质量很高,叫我去看看。我看了,发现人多了些,内容也多了些,挑几个看看,发现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的“知乎”,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关于互联网的探讨,而我作为一个IT人员,对那些鞭辟入里的见解,非常佩服,都是很有启发性的思考,读完叫人受益匪浅。
后来渐渐发现,“百度知道”是找正确答案的,偏向于解决实际问题;“知乎”是大家提出一个点,发散思维各自讨论,发表见解,头脑风暴,刺激灵感,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那时候的“知乎”,一个回答能超过20个赞同就很了不起。大家都非常慎重点赞,更多的是评论和交流。当然,那时候的“知乎”,即便两人意见不合,也是各自辩驳,摆事实、讲道理,绝不会出现任何脏话。大家都很讲文明。是互联网难得一见的净土。内容高质量,用户素质高。
那时候我在学做网站,学PHP、CSS、JavaScript,就给自己取了个网名“GayScript”,在“知乎”上用。经常看看那些大师的回答,偶尔在评论里提出自己的疑问。但通常不敢。怕丢脸。只看。
后来有一回,有个新手问有关前端的问题,我刚好在学CSS和JavaScript,就解答了两句。刚解答完不久,就有人回复我,说我误人子弟,说我的回答有问题,不该这样,应该……
那时候我水平浅薄,与其说是回答别人,不如说是与人探讨,但对方给我扣了个“误人子弟”这么大的帽子,我有点不服气。我说,我一直这么写的,没问题。对方就骂我,说我脑子有问题,神经病。
那是我在知乎上第一次看到有人骂脏话,且是骂我的,非常不舒服,甚至觉得难过。以为这个网络社区很文明的,怎么会有人骂人呢?有什么问题,大家好好讨论不行吗?
从那之后我更不敢回答问题了。
后来再看到那个前端的问题出现在首页,是因为一个前端的大师回答了。事实证明,我的确回答错了。但是,那位大师没有说我误人子弟,他只是自顾自回答了正确的答案。
我称呼他们为大师,是敬重他们的专业和人格素养。我不喜欢称呼大V,炒作意味太浓。
后来我又渐渐开始回答问题,但再也不敢回答专业类的,怕因为自身的浅薄而被人骂。我只回答生活类的,情感类的,谈自己的想法。那时候知乎的人不多,回答生活、情感类话题的人很少,我自觉是个热心肠的人,又爱打字,爱唠叨爱啰嗦,每天忙不迭地回答那些情感问题,帮了别人,自己也开心。
然后发现,“知乎”上居然有人公开讨论同志话题。这在国内互联网是绝无仅有的。无论人人还是微博,同志话题都是娱乐话题,某个帅哥明星与某个帅哥明星有暧昧,而不是民生话题、社会话题,但“知乎”上,大家居然正正经经地讨论起来。但我发现很多讨论者都不是同志,他们以异性恋的视角自以为是的代入其中,大谈特谈,很有误导性。我是个热心肠的人,就开始跟他们谈谈我自己作为一个同志,当局者的看法。
后来我才知道,“知乎”上很多人认识我,都因为同志话题,说我改变了他们对同志的看法,原来同志的世界是这样的。当然,也有人攻击我,说我炒作,变态,恶心,不知廉耻,这种事还当作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拿出来讲。但无论如何,我在“知乎”上也有了一点点小地位,我写的关于同志话题的文章,被认为是有可信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