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雄关真如铁,从头越(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

革命导师恩格斯说:“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

这场战争成为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

这场战争是大清帝国崩溃的临界点!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

这场战争使日本跻身列强,为其后更大规模的侵华埋下伏笔!

这场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

这场战争摧毁了国人仅存的民族自信和尊严!

梁启超沉痛地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遭受奇耻大辱,中华民族被当头棒喝,猛然觉醒,开始真正检讨反省自己,重新认识世界!

著名学者费正清在《东亚的近代化改革》一文中指出,清末民初从1898年到1914年这一段时期,东亚的日本在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先后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民革命战争都失败了。接着就是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下进行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认为,清政府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武器的落后。于是他们发动了旨在引进西方坚船利炮的军事工业运动,想从武器上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儒家文化彻底丧失了信心,朝野上下普遍意识到,仅仅是勒紧裤腰带购买西方的舰船大炮、枪支弹药是不行的,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才能走向繁荣富强,挺起腰杆跟列强平等对话。因欧美国家远离中国,路途遥远费用高昂,东渡日本成为当时的热潮。学习日本的先进军事管理经验和现代化工业技术成了留学生的首选。

海外留学的热潮来自官方和民间。

清末,汉族官僚凭借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叛乱,逐渐掌握大权,他们以锐意改革、寻求国富民强的姿态示人,鼓励有识之士出国留学。封疆大吏张之洞等人为鼓励留学,甚至将去日留学和出仕两者挂上了钩。留日或留学欧美的背景,不仅是进入张之洞幕府得到重用的条件之一,留学生今后还有可能得到朝廷的提拔和任命。

一时间,出国留学蔚然成风。日本方面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学堂亦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在潮水般涌动的留学生队伍中,既有意气风发的青壮年,也有裹着秀足的女子和年逾花甲的老者,父子、兄弟、姐妹或是一家、一族留学东洋的景象,也屡见不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