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美食家,死为美食鬼(4)

20世纪初叶的中国灾难深重,民不聊生,当然说不上什么美食了。鲁山人在中国看到眼前的现实,非常失望:“现在的中国,无论是料理、食器还是书法、绘画,都衰颓得不堪入目了。”(《料理夜话》)

这些话听了有些刺耳。时隔上百年,中国的菜肴,特别是中国的食器,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等,到底有多大进步,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高傲顽固 寂寞晚年

鲁山人晚年隐居山中三十多年,“过着几乎没有社交的生活”。“每天第一个泡进自家的浴盆,从浴盆出来马上痛饮几小瓶啤酒。住在近乎无人的山间别墅中。映入眼中的是没有虚饰的原汁原味的自然山野,家中到处都是近乎最高水平的古董。其他就是家犬、老猫,还有鸡鸭。野鸟悠闲地觅食。”每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睡多长就睡多长。与野鸟的自然生活非常相似”。这简直就是一幅“活神仙图”。鲁山人当然对自己的这种生活自豪自赞,他本人觉得特别惬意。不过别人可能不完全这么看。

星冈茶寮本是他跟人合作经营的,但他性格高傲,坚持己见,与合作方逐渐出现意见分歧,最终竟被赶出茶寮(星冈茶寮本来就是因为鲁山人才繁荣,没有了鲁山人的星冈茶寮不用说马上就倒闭了)。

鲁山人从此就再也没有经营过饭馆,而是专心做陶器,而这一做就是几十年。所以他制陶的名声之大,在一部分人眼中,甚至超过美食之名。但他制作的陶器绝大部分都是食器,其实与美食一直没有分开过。

鲁山人结婚数次,有一女儿,从小溺爱娇惯。女儿长大后曾偷拿他的古董卖钱,被他一气之下赶出家门。他至死都没原谅,甚至没有同意女儿出席自己的葬礼。

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每日自然睡自然醒,想吃什么做什么,独往独来活神仙似的。但其实他也很寂寞。他经常写信邀请朋友到他山中的陋室做客聊天,做美食给朋友吃。鲁山人1959年因肝硬化恶化而逝世。住院时他还给隔壁病房的病友发邀请信,要招待对方到家中去品尝自己做的菜肴。招待信上写的“天下美食,通年皆有”,据传成为他的绝笔。所以鲁山人弟子,整理鲁山人文稿的烹饪研究家平野雅章感叹说:“鲁山人的生涯,可说是始于美食,终于美食”;“鲁山人是一个自然天成的美食家”。

师从造化 典雅古拙

鲁山人菜肴的特征是最大限度发挥素材特长,选用最好的素材,他直言“料理的好坏多取决于材料”。

在谈及《什么是料理之心》时,他更是明白无误地指出:“食材成千上万,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是任何一种食材都有它独自的味道。任何食材都有其他食材不可替代的原味。因为那都是天地创造的自然的力量使然的。如果说料理就是有效活用食材的原味,那么只有把能利用的部分全都利用,才值得称之为料理,制作者才有被称作料理人的资格。这就是所谓的料理之心。”

他烹饪菜肴,就是最大限度发挥食材特点,师从造化,所以他做的菜肴能受到那些吃遍天下美食的文人墨客和政治家艺术家的广泛好评。

他不但讲究食材和调理法,还特别讲究盛装食物的食器。他批评当时的中国菜不好,其实更多的是感到盛装食物的食器的退化。同样他也看不上当时日本的一般料理店,认为就是随便拿出来的,没有一点讲究。他自己因为受到京都文化的熏陶,很讲究食器和环境。在星冈茶寮时所有餐具都是他自己烧制的。他烧制的食器古朴典雅,与他自己师从自然的菜肴非常般配。

一句话,在鲁山人看来,不是说只要好吃就行,而是还要讲究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讲究吃的品位和文化。“在我看来,大部分人都像家畜一样,只是用食物填饱肚子,摄取营养而已。大部分人都是吃着妻女凑合做的饭、料理人凑合做的菜肴,仅靠这些就觉得很满足,凑合着过日子。”“本人看到这些情况非常吃惊,仅就饮食一事来说,世间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如此迟钝,都对自己真正喜爱的食物几乎没有自觉?”(《我的日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