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5)

记得在拍摄《垂帘听政》同治皇帝登基那场戏时,故宫养心殿前,天还未亮,就聚集了上千个由解放军部队官兵扮演的文武百官及八旗士兵。

百官列队进入,在丹陛下整齐排列,八旗马队进入,排在后面,小安子立在大臣前面,几位公公手持静鞭。

所有人悄无声息地等候着。等候着“叫起儿”。

时辰到了。公公们甩开静鞭,清脆的声音在重重宫院中层层回响。

这时候,东宫皇后慈安、西宫懿贵妃慈禧出场,慈安在前,慈禧在后,走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

我抬眼向外一望:小安子立即发令,所有人齐齐地“一、二、三——”掸开马蹄袖,“四——”撩袍跪下。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时年只有9岁,身着黄袍,摇摇晃晃地下轿,从中间走过来;大臣们在小皇帝后面,纷纷站起;走上台阶,小皇子回头看向天空;全体官员士兵又一次跪下;小皇子落座。

他的后面,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清朝自此改年号为同治。

这一画面,成为影片《垂帘听政》的经典设计图,被制作成一张邮票。

记得李翰祥导演在拍摄现场,一手插兜,一手指挥,运筹帷幄,游刃有余,那种巴顿将军式的统帅风采,剧组上下无不为之折服。

这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李大导演,不仅影响了我后来的古装戏生涯,也让世界认识了我。

不光是我,所有参与《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演职人员,都是这两部电影的受益者。

李翰祥,是我的恩师之一。

在过去的记忆中,李导演永远都是才高八斗不可一世的。他求助于我,怎么可以不帮忙呢?

“电视剧?荆轲?”我确认道。

“是。40集。”

我知道李翰祥只拍过电影,没拍过电视剧。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帮他。“需要多少钱?”我问。

“1200万。”李导演一口价。在1996年,这可是笔巨额投资啊。

“那您包拍?”我深知李翰祥大手笔挥金如土,放手给他绝对是无底洞。

“好。”他说,“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我承诺。

我立即找了《荆轲》这本书来,看了一夜。

高阳这位作家我不陌生,他以写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一生著作90余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人。《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就取材于他写的《慈禧全传》。

一口气看下来,天已经大亮了。小说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我边看边感觉窗帘、家具都在不时晃动,深陷其中,脊背阵阵发凉,不得不多次跳出来,看看周围,以确定自己活在当今。

好书!果然是李翰祥!挑选的题材非同凡响。

电话接通李翰祥导演,他在香港。

“片子叫什么名呢?”

“你说叫什么?”李导演反问我。

“嗯……还是叫‘火烧’什么的?五个字,和《火烧圆明园》呼应,兆头好。”我说。

“好!就叫《火烧阿房宫》!”李翰祥拍板。

李导演要求我演出片中三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物:公主夷佶、客栈老板娘任姜、铸剑大师余夫人。也确定了合同签订之后3日内付700万人民币到他指定的账户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