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不可无圈子(11)

而从现在起,你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并找到自己的强项,发挥自己的强项,在圈子中让你的“标签”熠熠生辉吧!

择业需慎重,勿染圈中“毒”

我们总说圈子对了,世界就对了,而圈子如果不对呢?那结果几乎是致命的。带“毒”的圈子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会让你不知不觉地丧失斗志,中了毒,中了招。

就业压力大是当代社会很多年轻人的切身感受。一个低我几届的小学弟就跟我感叹说:“黄大哥,你是没去人才市场转悠过啊,你去了肯定要瘦十斤出来。那个人啊,挤得跟什么一样,黑压压的一片。以前在教科书上学过一个词语叫‘沙丁鱼罐头’,那会儿不懂啥意思,现在全明白了,就是用来形容人才市场的啊。”

情况确实如此,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以及那些中途调整职业的人来说,除非你出类拔萃到诸多公司抢着要,否则绝大多数人一般都处于一种“被选择”的状态。

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很多人都会作出这样的决定——接受第一份选择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四处投递简历,接受无数次面试,被一次次地拒绝后,信心和耐心会逐渐丧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那种心力交瘁的心情,别说慎重选择职业,只要有一份工作摆在面前,很多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接受它。这也不奇怪,为什么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被只读过小学的人骗了去做传销、去犯罪,这并不仅仅是所谓“涉世未深”的因素在作祟,也有“病急乱投医”的因素在其中。

我们总说圈子对了,世界就对了,而圈子如果不对呢?那结果几乎是致命的,因为很多工作圈子是有“毒”的。像上文提到的“犯罪圈子”和“传销圈子”是一种显性的“毒圈子”,而很多“毒”却是隐性的,它平时无害,甚至看起来是甜蜜的,但这种“毒”却慢慢地在血液中流淌,直到有一天发作,却病入膏肓,再也无药可救。

读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所以对学校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但那时却对一位同届的女同学印象深刻,因为她在学校的时候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总喜欢在学校校报发表一些颇具才情的文字,同时参加辩论赛、智力大赛等都成绩不错。可以说,她是一位深具文采却不乏思想的“铁娘子”,在那时甚至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可这个“传奇人物”步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后却一直发展不顺:她求职数次却每每碰壁,和同学联系渐少,最后出乎大家意料地进了一家工厂当普工。我们都劝她,你也可以应聘工厂的管理职位。她说,现在公司没空职,过一段时间吧。可这一过,便是六七年。她依旧在那家工厂当普工且做着之前的老工作,结婚生子,说话脱不了“我家那口子”、“我孩子”。后来还是有同学劝她,你都是老员工了,以你的文凭,可以升职的。可她似乎懒得改变了,总说,其实当主管、科长也没什么好的,不过多几百块,还要多操心一些事。我还不如拿那时间晚上打会儿麻将呢。

就这样,一个“高校才女”逐渐丧失了斗志,甚至沾染了市井小民的习气,言行举止判若两人。直到现在,这位女同学都从来不跟自己的同事说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有时候去她家做客都含糊地带过,潜意识里她是抵触这层身份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