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建交暗藏玄机(3)

一、若大清不允,则他柳原难以回国销差。

二、中国商民在日本贸易者甚多,由于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与日本签订通商条约,导致在日本的中国商民“常为泰西各国所欺凌”。

三、在他们使节团离日来华之际,西洋列国驻日代表纷纷前来阻止。为什么呢?原来,在他们看来,清国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不通世界大势,只有败在强者手中才被迫承认现实。故而西洋小国来华订约,无不遭拒。只好回头找英法之流的大国代为出头,这才了事。想你日本一个东洋小邦,此一去必是自取其辱。但柳原自称坚信中日“一衣带水”,自古“友好邻邦”,还是来了。来了,大清国果真不允,这不是让西洋人瞧咱们东亚兄弟的笑话吗?

四、“英法美诸国,强逼我国通商,我心不甘,而力难独抗,于可允者允之,不可允者推拒之。惟念我国于中国最为邻近,宜先通好,以翼同心合力。”

其中第三条最为关键,近乎要挟。其潜台词很简单:若大清国当真不允建立新式外交关系,那日本政府没办法,也只有学那些西洋小国,也从英、法中选一个当老大,再来和你交涉。到那一天,是允还是不允呢?允了,有失颜面;不允,丢失利益。而无论允与不允,本该成兄弟之邦的日本,都注定会变成敌对势力的跟班。

对于刚刚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挫败,还没有从圆明园被烧的阴影里走出来的大清国来说,这个要挟还是很有力的。于是也才有了十月八日恭亲王领衔上奏,请许与日本订约。对此,太后与皇上均表同意。反而是时任安徽巡抚的英翰,以前明倭寇为由,认为总理衙门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故而坚决反对与日本订约。于是才又引出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师徒二人的两份大手笔奏章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