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动力的陆权化(2)

而且,来自农村的这种大车和车夫在俄国可谓极其廉价便捷。但是,当这只车队穿越南部荒原时,还是遭遇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拉载前几批车队的牲畜基本靠吃沿途的天然野草得以前进。但是这就基本上消耗光了这种免费的自然资源。当后续车队再进入这个区域时就尴尬地发现,如果不自带草料,则根本无法穿越,但如果自带草料,则基本上也就剩不下几辆车可以装载物资。何况车队的人员还要吃饭。结果,盟军在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中,可以每天发射5.2万发炮弹,而俄军炮兵却被严格限制还击,每门炮每天的发射数量都被严格管制,炮弹的补给也是严格控制,因为炮弹实在有限。这就使得守军很难充分发挥战斗力。本来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中部署了大量海军塞防炮,威力巨大且隐蔽巧妙,如果不是这个后勤的制约,本可以给予来犯者以沉重的打击。

如果说俄国在克里米亚的历史记忆主要是缺乏铁路的痛苦的话,随后中欧与西欧发生的事情,则反证了铁路的巨大威力。

1850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发生了冲突,因为普王不愿意和奥地利兵戎相见,导致这场冲突最后更像一场闹剧。在这场自1778年之后普奥的第一次冲突中,一共有四名奥军士兵受伤,一匹普军战马被击毙。在俄罗斯与奥地利联合施压的情况下,普鲁士被迫签署了屈辱的不败而败的《奥洛莫乌茨条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冲突中,奥军成功地效仿了四年前的俄军,将75000人的大军从匈牙利和维也纳利用铁路输送到波希米亚,迫使普军在阿尔木兹投降。“这大概是铁路在国际实力政治中第一次起了重要的作用。”(见[以色列]马丁·万·克列威尔德《战争与后勤》)

九年后,普鲁士的另一个潜在威胁法国也采取了大胆行动,在1859年的意大利战争中,法军利用铁路,于三个月内(4月16日至7月15日)向前线输送了604381名士兵和129227匹马。其中12万人只用11天便到达战场,以往则要两个月。这在老一辈眼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人员与物资的远程移动,引发了一个新问题:讯息的传递如何跟上火车飞转的车轮?

还好,一场通讯革命恰在此时发生。

西元1808年,大清嘉庆十三年,德国解剖学家佐默林在发明电池之后,又发明了最早的电报设备。英国人罗纳尔兹对之进行了改良,并于1823年(道光三年),也就是李鸿章出生的那一年,向英国海军部进行了游说,可惜未被采纳。直到铁路系统的飞速发展,远远超越了老式通讯系统后,第一台实用性电报机才由库克和惠特斯通教授联合研制成功,时间是1838年(道光十八年)。美国人莫尔斯则发明了简便易行的莫尔斯电码,并在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安装了第一台商用电报机。从此,虽万里之遥,呼吸可通;纵九州列国,如在户庭。

如此一来,大量人员与物资的快速远程集中,引发出空前复杂的管理问题。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又造成信息拥塞的处理问题。

历史证明,蒸汽动力的陆权化固然构成了一个历史契机,但是最终借此风潮成功的普鲁士所依赖的却绝非技术,而是战略化使用技术的战略智慧。宏观地讲,是如下几种力量合成的结果:俾斯麦的外交战略,李斯特的发展战略、德式教育体系的完善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合、参谋本部制度与老毛奇的卓越指挥。其中,俾斯麦的外交战略较为后人瞩目,实则如没有其余几点的长时段积累,也很难单独成功。下面就让我们逐一审视其重要性。共同组成了这个时代的大智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