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影《科洛弗档案》从丹尼尔·麦里克和艾德亚多·桑启兹所执导的影片《女巫布莱尔》(The Blair Witch Project,1999)借鉴了许多,但无论是画面还是风格,这部电影都与诺代兄弟的影片《9·11》惊人地相似。无论是惊慌失措的人群,尘埃漫布的街道,倒塌的大楼,还是躲在商店或者汽车下求生的人们,影片《科洛弗档案》都采用了一种颠簸的、无焦点的拍摄手法来进行拍摄,这一点与诺代兄弟的《9·11》十分类似。在这部草率的怪物电影中,有的地方甚至是直接从《9·11》中照搬照抄的。
影片《科洛弗档案》的开场发生在曼哈顿下城为罗布举行的送别聚会上。罗布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即将前往日本工作。从安全出口出去时,他的弟弟“传授”给他待人接物的秘籍:“现在是时候告诉你这些了,小伙子。你只需要关心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其他的一律都抛之脑后。”与诺代兄弟电影里9·11发生前夜的“隧道视觉”十分相似,在这篇伤感的演说结束之后,画面中立刻开始地动山摇,周围建筑里的灯光也开始剧烈晃动乃至熄灭。正拿着DV的哈德跑过来加入了失声尖叫的人群当中。当外面乱作一团时,参加送别聚会的人们也不顾一切地冲到了街上。
电影最初的发展(自由女神像头部被砍断之前)让人联想起9·11当天所发生的许多经历:迷茫,惊慌,苦苦地寻找着一部还能使用的手机,成群的人要么向曼哈顿上城涌去,要么穿过下城的布鲁克林大桥,他们议论着向何处奔逃以及刚才发生的情形。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注意到:“遮天蔽日的浓烟是9·11的不二象征。”广播电视不断报道当时的情景——曼哈顿大恐慌。“曼哈顿下城此刻俨然一座被围困的孤城,武装力量出动,阻止想要逃离这座城市的人们。”城市被封锁,通往外面的隧道被堵死。影片《科洛弗档案》反映了当时的幽闭恐惧症和当时曼哈顿所弥漫着的恐怖气息。影片中的主人公在致命的危险中还手持摄像机录像,看似不合常理,但是在9·11恐怖袭击发生的过程中,人们纷纷拿起手机、照相机及DV拍摄眼前的景象,从而留下了大量现场的照片及视频,这就使得这个虚构变得真实合理。电影《科洛弗档案》当中同样也表现了人们看到电视上报道正发生在他们周围的灾难时所产生的晕眩之感。电影中,人们曾都退守到一个电器商店里,原本准备抢劫的小偷看到了电视中播报的灾难画面时,不觉停下了脚步。虽然9·11发生时所造成的轰动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这让那些没有亲身经历9·11的人们切身处地地感受到了当天的混乱场面,这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毫无疑问,电影《科洛弗档案》做到了这一点。就连在美国新闻与娱乐网站Salon.com上批评这部电影的影评家斯蒂芬妮·夏克瑞也不得不承认:“影片《科洛弗档案》成功地再现了9·11的惊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效果是通过画面和摄影技术达到的。归根结底要感谢那些拍摄了9·11相关影像的摄影业余爱好者,比如在一些全国性的展览[如《这里是纽约:摄影的民主》(2001)]中摄影业余爱好者拍摄的照片,以及诺代兄弟的纪录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