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6)

9·11的特殊语境又需要我们对寓言进行批判性的反复思考,因为它混杂了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双重关系。世贸双塔的戏剧性倒塌堪称电影照进现实的反面案例,用斯洛文尼亚社会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话来说就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莱坞恐怖片的基本原理——让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就是奇幻;所以,9·11可以看作是美国一直所幻想的事情发生了,这真是一个天大的惊喜。”之后齐泽克又讨论了这场灾难如何加强了好莱坞电影塑造现实的使命:9·11之后,五角大楼迫使电影导演们纷纷开始假想“恐怖分子袭击的可能场景以及应该如何反抗他们的可能性手段”,同时,白宫也督促好莱坞电影“不仅要在美国本土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也要将它带给全球观众” 【注释】。电影能够改造现实的信念在小制作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彼德·切尔瑟姆导演的影片《缘分天注定》(Serendipity,2001),本·斯蒂勒执导的影片《超级名模》(Zoolander,2001)以及山姆·雷米执导的《蜘蛛侠》(Spider-Man,2002)等影片都是在9·11之前拍摄的,但是在后期的剪辑中,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剪切掉了双子塔的画面。这些企图利用技术来减轻创伤的奇怪举动则传达出了这样的幻想(或者是噩梦):双子塔“从未存在过”。在这种新的语境之下,电影人希望将寓言看作一个单方的表达方式似乎越来越行不通了。

【注释】反过来,不论是电视屏幕上重复播放的双子塔倒塌的镜头,还是售卖描述这场灾难的录像带,这些“真实”事件的录像本身也被贴上了“公共娱乐”的标签。例如,在中国的浙江省乐清市,这些录像带在9 月14 日就开始进行售卖了,这种行为令人十分反感,正如美国作家兼记者何伟所描述的那样,这些录像带常常“与好莱坞电影放在同一栏里”。

因此,在后9·11时代的语境中,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来重新思考真实与寓言之间的复杂关系。温斯坦在《震惊的叙述》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策略,他认为,当我们从“寓言时刻”的角度去思考恐怖片与真实创伤之间的关系时,“电影、观众和具有物理空间和历史时间的历史三者相互碰撞,它们被破坏、对置、混杂。”温斯坦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这一范例又进行了补充,他再一次强调了观众在理解寓言中的重要性:“寓言时刻与其他的观众行为理论一样,只能代表潜在观众反应的一个方面。没有任何的心理检查、有策略的访谈或者调查问卷结果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受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因为这一互动实在是太复杂、太特殊了。”这个模型同时也关注了大银幕上下的多重互动,使得我们能够细致入微地分析政治寓言的各个构成因素,而不再仅仅只是单向将事实转化成它所对应的寓言。《后9·11时代的恐怖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别出心裁,通过不同的策略来研究寓言的各个方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