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缅甸丛林的蓝鹰(8)

果然,分成三部分北撤的杜部,进入森林后很快就步入困境。车辆马匹陷入泥沼,无法行进,只得抛弃重装备,烧毁车辆大炮。到后来,兵员寸步难行,连随身携带的器具也不能不丢弃,只剩下一些重要的通信器材。部队在野人山丛林迷途,找不到走出的途径,又受到蚊虫蚂蟥的叮咬,毒蛇野兽的攻击。官兵饱受瘴疠侵袭而染疫病。

最糟的是,外界不能侦察到他们的位置,无法空投粮弹药品。但蒋介石仍然电告杜聿明,要绕道避开密支那北撤,没得到他的命令,不得入印。

这样在丛林里折腾了半个多月,蒋介石才改变心意,指示部队改道向印境的雷多前进。途中粮食耗尽后,官兵只能靠草根树皮果腹,等待美军飞机的空投。在这种断续面临断粮又缺药的情况下行军,最后抵达印度东部的雷多时,已是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从五月十日全军北撤开始,一共走了两个半月,损失惨重。部队官兵衣着褴褛,人人面黄肌瘦,好像叫花子一样。坚持有尊严地返回国门的杜聿明,此时已染回归热,他是躺在担架上被抬入印度国境的。

按人数计算,第五军的新二十二师,当初入缅时有九千人,历次战斗伤亡两千人,撤退期间伤亡却达四千人,是战斗伤亡的一倍。到达印度时,只剩三千人。第九十六师情况也差不多。入缅时九千多人,战斗伤亡两千二百人,跨越野人山撤退,伤亡三千八百人。遭遇最惨的是战斗力强、在同古抵御日军曾有卓越战绩的第二○○师,撤退时遭到日军伏击,不但官兵伤亡惨重,而且师长戴安澜也因伤重不治。入缅时九千人的兵力,回国时只余半数。第五军总计四万两千人的兵力,撤离缅境后仅剩两万人。

相形之下,新三十八师在撤退期间运用反戈一击、以虚布防掩盖实退却等战术,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加上情报、侦察队发挥作用,使部队能够查明敌情而从容行动。与师本部失去联络的一一三团,也在与敌反复激战后,摆脱追兵,渡过钦敦江西进,最后抵达印境因帕尔,与师部会合。

撤退战术的良好运用,使得新三十八师成为远征军中唯一全身而退、伤亡最小的部队。

史迪威在开始西撤时,不愿乘坐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Henry Harley Arnold)派去接载他的飞机,而是带领属下的参谋和随从人员,携带最简单的随身武器,徒步行军,走向印度。沿途还收容了一些医疗队人员,一共一百余人,一直走到印度边境。

重庆方面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他的下落,事后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二星中将,堂堂中国战区参谋长,要舍飞机不坐,很不“体面”地步行到印度。史迪威却认为,如果他在战况失利时就坐飞机逃跑,将来怎么有资格再指挥中国部队?不但如此,后来在会见各国记者时,他还坦承在缅甸“挨了一顿狠揍”,这对他是奇耻大辱。史迪威誓言一定要从印度打回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