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别塔(1)

在东非国家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接壤的广袤地区,生活着著名的马赛人(Maasai)。马赛人是半游牧民族,并因其独特的传统、服饰和生活方式而为非洲大陆之外的世界熟知。他们原本生活在图尔卡纳湖(Lake Turkana)北岸的尼罗河谷地,从15世纪开始陆续南迁至东非大裂谷。由于马赛人骁勇善战,因此所到之处原有的土著居民往往为其强行驱逐。

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接壤处的广袤草原,在肯尼亚一侧被称为“马赛马拉”(Maasai Mara),在坦桑尼亚一侧则被称为“塞伦盖蒂”(Serengeti)。这一区域,如今是全球最为著名的野生动物栖居地,约有70余种大型哺乳动物和500余种独特的鸟类。每年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动物摄影师和游客都会聚集于此,观赏极为壮观的动物大迁徙——约有75万匹斑马和120万匹角马从塞伦盖蒂奔跑至水草更为丰美的马赛马拉。

如其他或自愿、或被迫从传统跨入现代的游牧民族一样,不少马赛人脱离了传统的部族生活,加入了收入更为丰厚的旅游业。对他们来说,这个过程既愉悦,又多少有些无奈。

我们于2012年8月初赴马赛马拉拍摄动物大迁徙,聘请了一位自称安东尼(Anthony)的马赛人向导。他没有告诉我们他的本名。“说了你们也记不住。”他淡淡地说。安东尼生于马赛马拉,按照民族传统成长,并未接受过肯尼亚现代教育系统的哺育。可如今,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不太熟练的法语、德语,甚至几句中文。大约10年前,刚刚度过成人礼的他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一个来自德国的名叫莫妮卡·布朗(Monika Braun)的中年女人。如不少厌倦欧洲都会生活的浪漫主义者一样,她爱上了马赛马拉,决定在这里开一家专为旅游者提供膳宿的旅馆,而安东尼最终成了她的合作者。他们的旅馆开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最中央的区域,除莫妮卡之外,雇员全为马赛人。

除了儿时依传统刺留的巨大耳洞外,我们已经很难从安东尼身上看到马赛人的痕迹。带我们外出追逐动物的时候,他会穿上马赛人独具特色的猩红色披肩(马赛人称其为shúkà),但下身通常是肥大的沙滩短裤和时髦的凉拖。多配偶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以及割礼等诸多为现代文明所批判的传统文化习俗,依然在绝大多数马赛人部落里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割礼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安东尼对我们说,“整个过程不用任何麻药,非常痛,但接受割礼的男孩必须始终保持沉默,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否则就会被认为缺乏男性气概而令部落蒙羞。”而割礼完成后,男孩往往要静养3-4个月的时间,不少人因伤口感染而丧命。

“这些与现代世界格格不入的传统习俗,不会对你构成困扰吗?”我们问长期旅居于此的德国女士莫妮卡·布朗。她的回答耐人寻味:“30年前我是个嬉皮士,在大街上游行、抗议、绝食,反对苏联,反对美国,反对一切让我看不顺眼的东西。但是,来到马赛马拉,了解了马赛人的文化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这个人,其实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事实上,任何人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她指了指旅馆门外无垠的金色草原,反问我们:“在上帝创造的这样伟大的地方,难道你还会对这个世界有任何怨气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