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是极美的。
整个伊犁河谷都是极美的。
伊犁的美处处都蕴含着诗意。因此,蕴含诗意的伊犁希望有诗人用优美的诗来描述。于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洪亮吉就来了。不过,他并非自愿而来,是被嘉庆皇帝流放到伊犁来的。
洪亮吉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精通史地,对于声韵、训诂之学也很有研究,尤其善于写诗和骈体文。洪亮吉有自己独到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的“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杜牧的诗文有“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他评论古代及当时的诗人,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所以他的山水诗特别多,有不少佳作。他的骈体文高古遒迈,每写出一篇,就立刻被人争相传抄。当时有个叫舒位的人,在其《乾嘉诗坛点将录》中曾评点当时诗坛上的108家,并以梁山泊好汉相比拟,其中将洪亮吉比作“花和尚鲁智深”,他十分形象地写道:“好个莽和尚,忽现菩萨相,六十二斤铁禅杖。”
洪亮吉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他在京城做官,对当时的吏治和弊政看不惯,1799年,他胆大包天地给嘉庆皇帝上了奏折,直言朝政之弊端,言辞激烈,不避锋芒。他说,现在当朝的人才已经没有了,官场上,都借着含糊当明白,全把软弱当善良,把钻营当成向上爬的台阶,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成为官之道。士大夫们已经不顾廉耻了!现在办事效率极低,“处事太缓”。他指出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在于朝政腐败。吏治问题历来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民众起事多是官逼民反的结果。他最后提出以严明法纪,使吏治肃而民乐生,以宽仁扭转社会风气。这篇洋洋千言的上书,问题尖锐,言辞激烈,不仅一口气点了数十位内外大臣的名,甚至对嘉庆皇帝也不客气地直言批评,说嘉庆睡懒觉而上朝少,亲小人而远君子。尽管他是一片忠心,但嘉庆帝受不了这种冒犯,8月25日看了上书的当天,就满腔怒火地下旨将洪亮吉革职严审,定拟具奏。大臣们对嘉庆皇帝的动怒心领神会,议定洪亮吉罪名“大不敬”,惩处是“斩立决”。全部审判过程不到一天,不再是“处事太缓”了!
洪亮吉入狱时,亲友们知道他要被杀头了,到狱中探视他的时候,个个流泪痛哭。洪亮吉却谈笑自若,反而安慰亲友们,还说:“丈夫自信头颅好,须为朝廷吃一刀。”
但是,后来嘉庆皇帝的火气下去以后,可能觉得对洪亮吉的处罚太重了,毕竟洪亮吉还是个人才。再想想,洪亮吉的那些话倒也不是无中生有。于是,皇帝下旨:“恩旨从宽,免死,改发伊犁,交将军保宁严加管束。”就这样,洪亮吉保住了一条小命,“戴罪”被发配到新疆伊犁来了。
洪亮吉在流放伊犁的路上刚走到保定,就得到一个消息,说是皇上已经圣谕伊犁将军,让他监督洪亮吉在流放伊犁期间“不许作诗,不许饮酒”。洪亮吉心中暗自好笑,看来皇上还是挺关心爱护我的啊!他是怕我再饮酒作诗惹出点子啥事来。
那嘉庆皇帝对文人的怪毛病还是了解的。诗和酒总是难分难解,文人们一饮酒往往就要作诗,而一作诗往往就得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酒醉而写出传世诗作,这种例子在中国诗史中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