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康元年(220年)似乎特别漫长。
上一年中,曹、孙、刘三家在襄樊斗法,孙权成为年度最大赢家。孙权夺取荆州之后,非常兴奋,进一步打击刘备在荆州的残余势力。曹丕看着孙权的军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来来回回地穿梭、活跃,十分担心南部的防吴重镇襄阳、樊城。
去年,襄阳、樊城惨遭关羽水淹兵攻,早就残破不堪。如今孤零零地悬在孙权军的进攻范围之下,显得非常突兀。朝中官员建议干脆放弃襄阳、樊城,退守宛城,以收缩防线、减轻防守的负担。
新任丞相长史司马懿不同意。他对襄樊一带的地理形势和战局再清楚不过,去年正是司马懿阻止曹操内徙荆北百姓,如果此时废弃襄樊,则等于前功尽弃。
司马懿劝谏:“孙权刚刚打败关羽、得罪了刘备,正要向我们示好,断然不敢侵略襄、樊。襄阳是水陆之冲、御敌要害,不可轻弃。”
曹丕并没有听进去司马懿这番话。满朝的军事要员、打仗专家都建议我放弃襄樊,你仲达虽然智谋过人,却也不过是行政文员而已。玩政治他们不行,玩军事你不行。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专家们决断吧。
于是曹丕听了打仗专家们的话,命令襄、樊守将曹仁把襄、樊二城付之一炬,烧掉了事。
司马懿依然不坚持己见。
如果领导不采纳你的建议,下策是用言辞证明领导是错误的,上策是让事实去证明领导是错误的。司马懿采用的是上策。
孙权很配合司马懿,兵马过界时果然只打刘备的兵,对曹丕秋毫无犯。曹丕这才对司马懿刮目相看:原来你不仅是政治的长才,而且在军事上也颇有一手!
上一年,无论对曹、孙、刘哪家来讲,都是名将死亡年:刘备折损了头号名将关羽,如断一臂;孙权的第三代军事统帅吕蒙病死,一同过世的还有军界重要的人物孙皎、蒋钦;至于曹家,夏侯渊、庞德战死,于禁被俘。如此一来,培养新一代的军事统帅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名将凋零的时节,司马懿的军事才干有如青葱的春色,映入了曹丕的眼帘。
但曹丕当前要办的事情有三件:第一,提拔曹真、曹休、夏侯尚三位年轻的俊才担任军界要职,完成曹魏军界换血,安抚谯沛武人;第二,解决臧霸这股半独立势力;第三,为改朝换代寻找契机。
曹丕想到了父亲加官进爵的常用套路:先出去打一仗,得胜归来以后加官进爵奖赏自己。曹丕如今已经是大汉丞相、魏王、冀州牧,如果能打一仗,得胜归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再上一层楼:称帝。
所以,南征无疑是改朝换代的最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