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的人,就只有领导 3

曹操无奈地再度微睁双眼,看这个胆敢与自己唱对台戏的是何许人也。

原来是司马懿啊。曹操突然想到郭嘉,那个年轻的天才谋士。那是一个多么适合托孤的人选啊,既没有可恶的世家背景,又充满天马行空般的智慧。而且,他有那么多可爱的小缺点,生活毫不检点;这样的臣子倒是能让人主放心。不像眼前这位司马懿,完美得令人害怕。

司马懿并不知道曹操意识流般的臆想,他低头望着这位斜倚在病榻上的老人,这个老人曾经代表了这个时代的高度,是自己一度仰望过的天底下最有智谋、最有权势的人。而如今,他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弱小,就这样孤零零地斜倚在病榻上,受着自己的俯视。

司马懿脑海翻腾万千,而语调一如既往地平稳,剖析一如既往地犀利:“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刁民正在藏窜观望,留下的全是良民。如今把良民迁走,既伤害良民的感情,又使那些处于观望阶段的刁民不敢回来,会影响地方上元气的培养和生产的恢复。”司马懿讲完,头也不抬,静候曹操的答复。

曹操以残存的一点清醒的判断力认可了司马懿的建议,有气无力地说:就按军司马说的办。还有,撤军吧,回洛阳。

曹操刚回洛阳,关羽的大好头颅也被孙权差人用木匣子装好,快递到了洛阳。这时已经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的正月了。

与关羽的头颅一起到来的,还有孙权称臣的文书。文书上表达了孙权希望曹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汉献帝而代之的良好愿望。

这封文书挠中了曹操的痒处。曹操看完文书,似乎病情轻了很多,精神焕发地把文书让左右的近臣传着看。他自己哈哈大笑——虽然因为病情严重,笑的声音很微弱了,但还是能让人从视觉上看出他在大笑。曹操笑着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说完,笑眯眯地观察各位的反应。

司马懿心里清楚,表忠的时候到了,连忙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有其九。孙权称臣,正是天人之意。您不该再谦让了,不妨直接继承大统。”

曹操不说话,继续眯缝着眼睛看别的臣僚,仿佛看一群猴子耍把戏一般。

桓阶、陈群一干人等纷纷争先恐后地表示大王您应该立马登基当天子,否则不但我们不答应,广大人民群众恐怕也不会答应。

曹操这才像个心满意足的小孩子一样满意地大笑起来:“如果天命真的在我这儿,那我做周文王好了。”西周文王,一生以三分之二的天下服事纣王,直到他儿子周武王,才真正成为天子。

司马懿暗暗松了口气:看来曹操还没有老糊涂。如果他真在这生命最后的关头,拼死过把皇帝瘾的话,自己可就没有拥立开国皇帝的元勋之功了。

之后不久,曹操死了。

对,汉末最强横的英雄、五千年历史中空前绝后的奸雄曹操,就这样死去了。关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大略,一句遗言也没有。死得如此突然,如此猝不及防,如此不负责任。他的死亡正如他的一生,任性而顽皮,叫人琢磨不透。

自汉末以来二十多年,历史一直是以曹操为中心运转的。如今这个中心的突然缺位,留下的权力真空令人窒息。

天塌了!得到曹操死讯的官员们惶惧不安,聚集痛哭。

倒是司马懿,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和轻松。直到曹操死去,司马懿才发现曹操生前给他施加了多么巨大而无形的压力。

如今,该我大展拳脚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