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邀请(1)

但丁的第一本书《新生》是为同行诗人而作。他的第二本书《论俗语》是为受过教育乃至学识渊博的读者而作。他开始动笔写第二本书之前,先写了另一本书的第一部分,然后两本书的创作齐头并进。另一本书的书名叫《飨宴》,是用意大利语写的。书是写给那些没时间学习拉丁语的人,给“王子、男爵及其他男女王公贵族们,因为他们说的是方言,且不是学者”。但丁扮演了一个道德家和教育者,面向读者之广是他从未想过要触及的。

他的计划是总共写15个部分,开篇为介绍部分,接下来是对他14首合组歌的阐释。阐释分两部分,一是字面的阐释,提供的是科学的信息,一为寓言阐释,起道德教化之功用。这本书抱着高尚的、宽怀大度的教育目的:但丁的思想闪烁着快乐,因为他在传播他所信仰之真理,并且凭借他的天分教导人们如何才能步入人间正道。这部书如果完成的话,必然是一本鸿篇巨制。事实上,他只解释了三首合组歌,书一共只有四个部分。如果完成的话,这本书可能会超过30万字,会成为他的代表作。

这里有一个问题,按他当时的想法,如何让这么广泛的读者读到他的作品?他一开始也是以额外的讲座形式讲授的么?书中有几处地方表明当时可能以讲座的形式呈现过。有一处,他使用了单词voluptade(愉悦),并说“我说的并不是voluntade(意志)”,我说的单词里有一个“p”。另一处,他用了adorana(装饰),并说:“这个单词是动词,不是名词,我是说,是动词,陈述语气的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这些补充语显示他在作讲座,而后来被如实记录了下来。另外,下面我们会看到,在第一部分,他还对自己潦倒的衣着表示尴尬。

然而,如果光靠口头演讲自然不能达到他的既定目标。为了达到持久的效果,须将作品流传开来,让读者阅读、讨论。在博洛尼亚有很多抄写员。但他哪有能力支付报酬呢?或许因他那本讨论意大利方言的作品从大学获得的酬劳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若是如此,便能解释他为何要同时开工写两本书。可能的情况是,两本书的一些章节复制抄写后,便立即发售,然后就会进得若干收入。但需求或许陷入了停滞,导致两本书均未完成。迄今并未出现其他让人信服的解释。

他在写《飨宴》时,既有个人的日程表,也有个公共日程表。但丁于贝特丽采去世后为“温柔女郎”所作的诗歌手稿广为传阅。但丁听到传闻称有人批评他对初恋不忠诚。他开始证明这是个误解,他还希望能赋予其创作的合组歌重要的文化意义。

但丁对公众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十分敏感,也十分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开篇的用语博取同情,语气直接而亲密,几乎让我们能看见、听见他正受到接见。

如果宇宙之主当时另作他想,人们可能就不会这么恶毒对我,我也不会饱受不公正的惩罚,我是说,流放和贫穷。佛罗伦萨乃罗马最美丽、著名的女儿,而她的子民断然将我从她甜蜜的胸怀驱离。我曾生于此、长于此,如果她接受,我全身心地愿意将我疲倦的灵魂栖息于她的胸怀,结束贫穷的日子,结束四处的流浪,意大利语所及之处,我尽游遍。我不要再做一个旅人,不要再做一个乞讨者,不要再承受命运的折磨,不要再受委屈伤痛却还担负着罪人的名号。我实乃一艘船,没有帆、没有桨,任由灼人的贫苦之风,将我吹向四处的港口、水湾与海岸。很多人凭我的声誉本以为我应是更好的模样,见我之后不再待见我的人和作品,不管是我已写的还是将来要写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