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时代意识”的普及(3)

根据田国强、易纲的设计,这套丛书的14个选题涵盖了现代市场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不同题材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和呼应,又相对独立。现代经济学理论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关心的是经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个人、家庭、企业,并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转的,它是所有经济学领域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则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整体来研究。田国强、张帆的《大众市场经济学》和欧阳明的《简明宏观经济学》组成本丛书的基础部分,分别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市场经济是一个分散决策的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决策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单独作出的。肖经建的《现代家庭经济学》和史正富的《现代企业的结构和管理》分别研究了现代市场体系的两个经济实体——家庭和企业。金融市场是发达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的建设是中国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大众关注的热点。因此这套丛书把金融市场的介绍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易纲、贝多广合著了《货币浅说》,杨海明、王燕合著了《现代证券、期货市场》。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受国界的限制,交换关系已经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大市场。

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地进入国际分工交换体系,这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海闻的《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和尹尊声的《国际技术转让价格谈判》分别讨论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世界市场不仅包括国与国之间商品的交易,而且包括国与国之间资金的流动。国际金融知识的普及对于中国进入世界资金市场,更有效地利用外资是必不可少的。毕克茜的《外汇?风险?保值》和段先胜、杨秋梅的《外国直接投资》介绍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市场体系用自愿交换和分散决策的方式协调了社会经济活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在市场机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有限度的干预。陆丁的《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论述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汪翔、钱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导论》分析了政府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就像物理学假说需要经过实验才能证明一样,经济理论需要经过实证研究的检验才能成立。林少宫、李楚霖合著的《简明经济统计与计量经济》讲述的是实证研究方法,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则对经济生活中的大量案例进行了分析。

这套丛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帮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行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的是“大公无私”的教育,从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的角度看,这无疑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一种品格。但是市场经济学要求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市场经济学的分析是建立在两个最基本的假设之上的。其中之一是假设人是“理性”的,每个人都会在给定的(法规、政策)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这种行为被称为人的“自利”行为。这套丛书告诉我们,这一假设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助人为乐并不相悖,只是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人们之所以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是因为他把他人的快乐看成了自己收益的一部分,这就是市场经济学意义上的“自利”。而且在经济学中,“自利”和“损人”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利己者也可以利人,同样不利己者也可以损人。今天,市场经济学的这一基本假设已经被许多人所了解,但在当时却是普及市场经济知识的一个主要障碍。“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在这个问题上,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开全国风气之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鼓与呼,功不可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