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时代意识”的普及(2)

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精辟而睿智的谈话,使我对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引入,国民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意识到市场经济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于是,我萌生了为国内读者出版一套普及市场经济知识的丛书,为我们社会即将开启的经济转型做好知识启蒙工作的念头。但是,工作一推进,问题接踵而来,策划的原则是什么?结构如何布局,书稿从哪里来,作者队伍怎么组织?如果从西方的经济学通俗读物中遴选一个系列的作品来翻译,在编辑上要省事得多,但这只是基于“知识导向”与“结构导向”来谋划,无法紧扣中国特有的现实生活,也无法体现“问题导向”。就在此时,我的长期作者、远在美国留学的学子史正富、贝多广先后致电与我,告之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打算编辑一套全面系统地介绍市场经济学知识的普及丛书,他们将分别撰写其中的两种,希望我能支持他们的想法,承担起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是留学北美的中国经济学者的专业学术团体,成立于1985年5月,长期以来一直在学术层面关注和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在中国和美国经济学界颇具影响力。不久,该学会时任会长田国强和前任会长易纲分别致电与我,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编撰想法,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他们的想法与我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这些改革开放之初走出国门求学的青年学人,既有中国国内的教育和生活经验,对中国的经济现象和困惑有真切的感受,同时,又在国外受过系统的市场经济理论的训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有诸多的思考,因此,由他们来编写市场经济知识的普及读物,字里行间会表达出一种特有的问题意识和本土关怀,案例的组织也会适应国内读者的阅读趣味,而不只是作为理论的注释。他们无疑是这套丛书最合适的作者。

为了编写好这套丛书,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田国强任主编,易纲任副主编。编委会于1992年开始在留美经济学人中征集写作计划。原以为这些置身象牙之塔的青年才俊们不乐于做普及读物的写作,没想到身处异乡的他们心系祖国经济社会变迁,写作热情异常高涨,有40多位学者提供了30份写作计划,他们之间有昔日的同学携手执笔,也有师生、同事联袂合著。编委会通过评审,挑选了16份写作计划,并通知作者开始写作。大部分作者于1993年年初完成了初稿。编委会随即组织了审稿工作,审稿采取单向匿名方式,每本书都由两名专家作为审稿人。20多位审稿人从系统性、严谨性、通俗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等五个方面对书稿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修改意见。各位作者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各书的第二稿于1993年5月完成。书稿送我审读后又调整为14个选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