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我的菩提樹(3)

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术界和出版界的高度好评,一时间全国的青年学人纷纷聚集旗下,希望能在其中有出版的机会。学界对这套丛书评价最高的是其中的经济学著作。陈琦伟的《国际竞争论》旨在通过对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的探讨和对学术界国际分工理论论战的分析,提出一种反传统的,新的国际分工理论——国际竞争型分工论,及其相应战略——国际竞争力导向型战略,试图为我国对外经济开放提供一种有战略意义的理论依据。该书一出版就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还得到了日本经济学家的好评,并荣获第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不久陈琦伟还当选了上海社联副主席。

符钢战、史正富、金重仁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是中国第一部运用现代经济学框架分析中国经济运行的著作,它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的角度入手,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短缺经济的总体运行过程。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首届“中国图书奖”,评奖时有个小插曲,因为此书刚刚上市,东北地区一时还未到书,著名经济学家、辽宁大学副校长宋则行教授作为评委拿到样书看过以后,马上请人复印一册,置于案头研读。

金重仁还被匈牙利科学院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所请去,就此专题作了一周的演讲。张志超的《汇率论》从整体上对汇率决定、汇率变动、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汇率政策等进行了研究,并对人民币汇价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八骏的《国际收支论》对国际收支的四大问题,尤其是国际收支均衡问题作了全面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际收支管理体系的目标、机构、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张著和周著均填补了我国金融学领域的空白。杨鲁军的《论里根经济学》通过对20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的多视角考察,以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并重,深入地研究了里根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开创性地探索了里根经济学所蕴含的理论内容,系统剖析了里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哲学思想和创新特质,富有洞见地指出里根的经济政策是对供给学派、货币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创造性综合,客观评价了里根经济学的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就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极有价值的建议。该书出版后,1988年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杰?格雷斯在访华期间专门到上海,接受杨鲁军的赠书。随后香港中华书局和台湾中华书局分别出版了此书的香港版和台湾版。

“青年学者丛书”中的这些经济学著作为中国早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引领。我的这些作者如今还很怀念他们的处女作,很感念我最初对他们的“另眼相看”,在他们学术的初创阶段使劲推助了一把,让他们心中燃烧起巨大的学术自信,竖起高高的学术桅杆,鼓起丰满的奋斗风帆,并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骄子。时光荏苒,30年过去了,回头思考,我的编辑成长之路与一代经济学家成长之路相互重叠、相互攀援、互相交映、互相砥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份时代气韵与个人命运共同编织的机缘,如果说当时我大力拔擢新人、新作的出版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是逼出来的,但与他们相互之间深度地精神交流,分析、捕捉中国经济的时代命题,切磋、探索中国经济学的前沿地带、敏感话题,发出振聋发聩之声,推出有品质、成系列的主题丛书,则完全是出自“有准备的心智”、“有谋划的战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