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 2(1)

慧远一行人到了荆州,在上明寺住了三年,就又南下了。

慧远是打算去惠州罗浮山的。原来他早和同门慧永约好,一同去罗浮山,听说那里很美,很适宜传道。但道安当时没有放慧远走。慧永一个人先走了。现在他和弟子们在荆州住了三年后,就想找慧永去。

到了浔阳(今江西九江),他不走了。庐山的风光太美好了,比画图中还要美好。“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就住下了,住在龙泉精舍。龙泉有来历,和神迹分不开。说是慧远和众僧寻找可以建寺的地方,看中了一个地方,但距离水源太远。慧远就“以杖叩地曰,‘若此中可得栖立,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后卒成溪”。也有点太神奇了。

慧远留在庐山不走,一是看中了这个地方,再就是受到了慧永的邀请。慧永也是走到这里留下了,他住西林寺。龙泉精舍距西林寺不远,说是精舍,也就是茅屋。慧远就在这里弘法。

过了一些时日,慧永看龙泉精舍太简陋,前来听慧远传教的人太多,就给江州(治所九江)刺史桓伊说,慧远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大师,你帮他建所寺院吧。当初西林寺就是桓伊建的。这人好佛,喜音乐,善吹笛,据说《梅花三弄》就是根据他的笛曲改编的。当时桓伊就痛快地答应了,在庐山东面建了东林寺。

慧远是不错的建筑家,东林寺建得相当可心如意。《高僧传》有一段记述:“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

自此,慧远没有离开过庐山一步,在山上演绎着佛的义理和精神,直至83岁圆寂。

虽有王室和权贵要他下山,他始终不肯。

东林寺前面有一条溪水潺潺流过,叫虎跳溪。上面有座小木桥。小桥流水,有很好的诗意。慧远的原则是送客从不过桥。说一过桥,老虎就要大吼。这也是他不下山的一个理由。我怀疑是他或弟子们编造的理由。看起来是个很好的理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