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6(3)

就在这时,出现了罗什破戒的事。《晋书·鸠摩罗什传》说:

尝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有余人肃容观听,罗什忽下高座,谓兴曰:“有两小儿登吾肩,欲鄣需妇人。”兴乃召宫女进之,一交而生二子焉。兴尝谓罗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种少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

罗什为什么如此,要我看,大概是性格豁达,不拘小节的原因,加上出身贵族,更重要的是原来成婚的体验。当然也可以说是修持不够,性欲战胜了。或者说人性战胜了。结婚会使罗什的胸怀更广阔。站在佛教的角度,就是罗汉预言的,似乎是命相里有。当然也是为罗什解脱。

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里只说姚兴逼罗什受伎女十人的事,没有说罗什主动要求。大概是有所避讳,不愿谈这件影响不好的事。就是当时,也是影响不好。结婚后,罗什不住寺院,另外住了好地方。就有很多僧人效法。尽管姚兴的主观愿望和吕光不一样,可客观效果一样。吕光那时,还没有听说有僧效法的。现在却有了。

于是罗什搞了个吞针动作,压了想效法的人。“什乃聚针盈钵,引诸僧谓之曰:‘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诸僧愧服乃止。”

罗什拿了一满钵子针,对众僧说,如果谁能把针吞下去,就也可以成亲。说着就把针吞下去,和正常吃东西一样。僧人们都服了他。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就是罗什有特异功能,或者是方术。总之,大家没有二话了。

宗教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要讲约束的,有不少生活约束。这种约束,我以为就是要体现一种异于常人的坚毅,在坚毅中找到思想的本质。不让成亲,是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海,无限烦恼。脱离苦海,斩断烦恼,就能成佛。

就是罗什本人,也是矛盾的。以后讲法的开头,他总是要说自己是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要人们但采莲花,勿取臭泥。尽管是辩护,可也把娶妻看成是污泥。

罗什的师父佛陀耶舍到中国来,行至姑臧,听说姚兴逼着徒弟成婚,叹息说:罗什如好的锦缎,怎么可以把他扔到棘林中呢?

昙扈送来了慧远赠的袈裟和漉器(过滤水或药物的器物,僧人有规定,没有漉器不能出行),罗什在回复慧远的信中,说自己“人不称物”,表露罗什有愧疚和自责。

但现在我们看来,罗什和道安相较,罗什虽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完人,但仍不愧是一泰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