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6(2)

长安城北,渭水之滨的逍遥园内,有两千多僧人在译经,响起一片嗡嗡声,有不懂的就到园内的西明阁请教罗什。西明阁内,姚兴手持旧经,罗什拿着新经,两人在逐一对经,看是否合适。到通达处,两人不由得哈哈大笑。皇帝亲自译经,也是一奇观。

罗什现在有很多助手,也可叫弟子。前面说了僧肇,还有道生、道融、僧睿。

值得一提的是道生。道生是法汰在南京传道的弟子,法汰圆寂后,道生就出来游学。在庐山住了七年,师从慧远。又和慧观一起到北边。后来他又回到南方,说“一阐提”(就是很恶的人)也可成佛。触怒了南京的僧众,把他赶了出去。直到《大涅槃经》传来,人们才信服这一说法。涅槃就是大灭度、大圆寂。是指人的生命历程中,在世俗受的苦难熄灭了,但随之生度到另一个很圆满的境界。毁灭即新生。道生还首先提出了“顿悟”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顿悟就是一下子觉悟,禅宗六祖慧能就靠这一学说起家。

昙扈原来是苻坚的卫将军,淝水之战兵败后,昙扈随道安出家,后又到庐山慧远那里。现在是双方的信使。慧远自襄阳之战,道安让其东下。后来就在庐山修持,精研般若学,有很多弟子,也是东晋佛界领袖。这天昙扈送来一封信,罗什打开来看。

慧远问定佛三昧是怎么回事。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保持安静,这个状态称为三昧。达三昧之状态时,即能开悟真理,见到佛。慧远似乎有疑问。

罗什写信答复了慧远,说定佛三昧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见佛。数月后,接到慧远的回信,似乎并不完全同意罗什的说法。两个人讨论来讨论去,一直到罗什圆寂。

后来慧远把这些通信编成一本书,叫《大乘大义章》,有四万来字。时人把长安和庐山看做佛教的南北两个中心,是有道理的。

罗什除了译经,还要讲法,有千来人听他讲法。罗什滔滔不绝地讲着,四周很静,似乎连鸟儿也不叫,在树上听着他讲。当时王公以下,很多人都成了居士,自然是姚兴带的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