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2(2)

在此有了一场相当规模的辩经。辩经就是对经的教义进行辩论。辩经产生很早,可能有教派就有辩经,似乎是真理愈辩愈明。多数是要拿头来担保的,意思是输了甘愿将头割下来谢罪。最不济的就是拜对方为师,收起自己的派别。胜者就是一方宗师。

现在只有藏传佛教有辩经。每天下午三点至五点在拉萨色拉寺大殿旁的小园内举行。两人一组,向对方发问。答不上来,发问者就可以甩念珠或拍巴掌以示警告。

辩经的起因大概是国王不一定信服罗什的能力,这么小会有这本事?再说还是一外国娃娃。当时罽宾兴盛小乘的说一切有部。这个部派是小乘十八个部派中最强有力的部派。盘陀达多就是说一切有部的领袖式人物。自然罗什所学也是此部派的学说。

对手是外道的论师,所谓外道就是不和说一切有部一个部派的。论师是对论藏精通的僧侣。精通经藏的叫经师,精通律藏的叫律师。三藏都精的为三藏法师。玄奘被称为唐三藏,也是这个意思。

想象一番也是有趣的。皇宫里坐满了人,一大把胡须的外道和一娃娃辩论。还有不少围观者。外道都是些经历过多次论辩的老手。

盘陀达多微笑着看着弟子,耆婆也紧张,不知道儿子能不能胜,毕竟太小。国王要考考这娃娃到底有多大能耐。国王要外道来折服这个小娃娃。折服了娃娃并不能说明说一切有部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小娃娃。小娃娃胜了也不错,说明小乘有极大威力。

外道们很卖力,一上来火力很猛,问题刁钻,但没有难倒罗什。《高僧传》没有说论辩的是什么问题,只是说这些论师很看不起这个小娃娃,轻敌了,让罗什抓住了机会,挫败了他们。要真正实打实地拼,罗什未必是敌手。我想罗什俊秀的面容、铃铛般的笑声都起到了作用。看来这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辩经。不过无论如何,我们的罗什胜了。国王见了不由得大喜,把这当做神异的事看待。每天配给罗什“鹅腊一双,粳米面六斗,酥六升”。此为当时的上供。还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侍候。当弟子一般看待。

罗什在这里呆到12岁,留学期满,要回国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