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 3(2)

个人在这种时局中十分渺小,道安只有向佛,求得心里宁静。但又无时不在警惕着时局的变化。一不小心,自己和团队就有可能遭灭顶之灾。三年后,道安又率弟子们惶惶离开了邺城,到邺城西北的牵口山躲避。

冀州连年大旱,又逢虫灾,几乎颗粒无收。道安犯了愁,这么多人在一起,吃饭就是问题。但散开也不行。散开后个人的存活度更小。于是又和弟子们南下到了河南,先在王屋内林山(今河南济源西北)一带,不久,又渡黄河入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栖居修学。

道安之所以被称为领袖,除了他的思想贡献外,就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用十五六年带出了四五百人的团队。此团队将成为后来佛教队伍的种子,在全国很多地方开花、结果。

道安的转机就要到了。51岁是他的转机。起因是前燕的军队打过来了,前燕要统一河南。道安又要转移漂泊。道安对时局做了判断:到东晋去,相对安全。何况东晋的王室信佛。由十几年的经验看,不依靠国主,佛法就得不到弘扬。佛法虽是出世,但完全不和俗世搭界,也是不可能的。俗世就是国主说了算。

四月初,面黄肌瘦的五百和尚,穿着破破烂烂的僧衣,迤逦向建康走去。一路乞食,肯定会遭人白眼。好在他们已经习惯了。但为了安全,他们还是昼伏夜行。四月半间,正是热天,他们到达南阳的新野。

新野是个小城,白河从旁边流过。道安没有想到会在这里接到一个人的邀请信。这人叫习凿齿,是襄阳的名士,早年在桓温手下做别驾。桓温是晋明帝的女婿,炙手可热。可习凿齿和桓温意见不合,就去做了荥阳太守,后因腿有残疾,辞官回家。此人长于著述,是佛法的俗家弟子,也叫居士。不知怎么听说道安名声大得不得了,正在南下。就派人送来了信,习凿齿在信中自称弟子,将道安大大赞扬了一番,请道安到襄阳去。新野到襄阳一百多里。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是说湖北人精明的。而历史上的荆襄集团更了不得。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起,这里的文化就显示出强劲和诡异。文化精英也格外多。屈原、诸葛亮都是闪亮人物。此地又很富庶,肯定不会饿肚子。道安很愿意到这个地方来。再说习凿齿的恭维话也让道安高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