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褚式传奇”(6)

乡间少年的超前意识

从云南回来后,几经斟酌,记忆中的褚时健被我定位为云南烟草行业中出类拔萃者,我决定写一篇名为《云烟之王》的报告文学予以弘扬。但是,从写作上来说,你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拥有一桶水,于是我便开始了对褚时健的进一步“探究”。我从各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了解了褚时健缤纷多彩却又充满了坎坷的前半生。

褚时健出生于1928年2月1日。这户世代居住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的普通农民家中,之前曾有两个男孩,但都在两三岁时夭折了。对于第三个孩子,父母自然是有些谨慎的,除给他起名“石柱”,还搬离了祖宅,来到了人烟稀少的铁路边上。随后,在每天的火车鸣笛声中,褚时健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儿时的时光对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对褚时健来说同样如此。小时候练就的游泳、捉鱼本领在他的生活中从没有丢下过,而捉鱼时的一些有趣场景,更是他童年中最珍贵的记忆。

十几岁时,父亲因病过世,当时,家中又添了二弟褚时候、妹妹褚时英与小弟褚时佐。母亲在忙于家务与地里农活的同时,还要照顾弟弟妹妹们,家里的小酒坊便经常需要褚时健来操持。这个家传的酿酒坊虽然小,但它酿出来的酒却负担着褚时健与弟弟妹妹们的生活费和学费,所以,年少的他除了上学,基本上将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了酿酒上。

褚时健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十四五岁时,每年地里收上来多达七八百斤的玉米,都要全部用来烤酒换钱。

不上学的时候,褚时健要和母亲一起,先把玉米用水浸泡过,再用一种西南地区特有的蒸具——甑子盛放好,放在火上蒸一整夜。在蒸的过程中必须有人看管,不断地加柴火,还要不断地搅拌,否则便会出现烧焦或者熄火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酒的质量,也会使酒的产量大大下降。

一般人很少做到不熄火或者不烧煳,因为就算是成人也很少整夜不睡,或者在烧煳以前就及时醒过来,但年少的褚时健却从来没有出现过熄火或烧煳的情况。谈及这件事情,他多半会告诉听者,其实他自己早就大致估算过,每约两个小时,就要加一次柴,搅拌一下玉米,所以,他就放心大胆地睡觉,两个小时以后,不需要人叫,他肯定能准时醒过来。

这种从少年时期便养成的本事令他终身受益,不管多晚入睡,只要在晚上想好第二天需要几点起,他的生物钟一定会准时启动,及时将他叫醒。长年以来皆是如此,从来没有失误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