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王治郅困守八一(2)

上海队虽然输了,但是,对姚明来说,能打进总决赛,一年一个台阶,就是很大的进步了,与此同时,在国家队里,姚明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前他都是国家队里的第三中锋,王治郅第一,巴特尔第二,姚明第三。像福冈亚锦赛的时候,中锋,大郅第一,大巴第二,姚明第三,包括在训练当中,集体练完了一打一,谁输了谁上门口买水去,那时候姚明一天来回多少趟,都是他买。慢慢地,也有大郅、大巴买水的时候了。随着姚明能力的全面提升,攻防能力的提升,到了2000年,老帅蒋兴权把姚明放进了首发阵容。姚明打大中锋,王治郅打大前锋。以前王治郅一直是五号位。从2000年起,通过蒋指导的这一招妙手,中国男篮把这内线的高度完全建立起来了。姚王联手,姚明成了中国男篮的首发中锋。

这就是境遇。人生就像上台阶,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就需要一个新平台。如果在旧平台上已经没有了挑战,没有了对抗,就需要再上一个新平台,否则就耽误了。比如,1999年小牛选中王治郅,如果他能去NBA,就会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变化。王治郅的心态也会有所不同,能力也会有很大的长进。

但现实是,出不去!

没有新平台,整个人的发展就会停滞下来,原地踏步,王治郅没法往更高的地方去,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姚明从后面一节一节往上追。所以,1999年之后,在王治郅的眼里,世界没有什么变化,每天都是这些东西,这些事。反正这些对手我已经全都打败了,明年再打一遍,后年再打一遍,不断地重复。但是,在姚明的眼里,世界却都是新的,每一个挑战都是新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姚明人生中的第一次奥运会到来了。

美国有一本著名的体育杂志,叫《体育画报》,在美国的影响非常大。那一年,《体育画报》做了一档奥运期刊,奥运期刊的创意很有意思,他从参加奥运会的大国之中,每个国家选取一个标志性的运动队进行报道。报道到中国体育代表团,选的不是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等优势项目,而是选择了中国男篮。虽然中国男篮竞争不了冠军,甚至连奖牌都竞争不到,这个选择很有意思,当然,美国人关心篮球,但这同时也说明了,男篮在中国体育代表团这个宏大的阵容当中是最吸引外界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

这篇报道的标题叫做《Great Wall》。后来很多人把中国男篮叫移动长城—Moving Great Wall,就从这儿来的。《体育画报》这篇报道的开头给我印象很深,是这么写的:“像茶、丝绸和马可波罗的见闻一样,中国男篮的高大内线开始被世界所知,身高七尺一寸的王治郅就像中国的库科奇,加上更加年轻高大的姚明。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就像长城一样,姚明有里克·施密茨拥有的每一样东西,而里克没有的他却有。”

里克·施密茨是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的中锋,荷兰人,也是两米二几的身高,成名中锋。2000年,印第安纳步行者队打进NBA总决赛,和湖人队大战六场。但是《体育画报》说了,施密茨没有的姚明也有。可见,大家关注的就是中国男篮的高大内线。高大,而且年轻,充满朝气,充满希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