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报告惹的祸(6)

圣人说,时也命也!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现耿继茂这样的腐败份子,实在不是耿继茂一个人的错,是整个时代的错。绝对的权力造就绝对的腐败,腐败是制度的产物,与人性无关。

然而,耿继茂又不同于清朝的某些贪官。耿继茂同志虽然贪得多一点,生活更腐败,然而,此人还是一个办事的主儿,他把郑氏的部队,由陆地赶到海岛,由海岛赶到更远的海岛。

行文至此,三位兄台的光辉业绩,简单介绍完毕。

最后一个王爷,靖南王耿继茂,驻扎于福建,不过靖南王的命不好,熬到康熙十年(1671),好日子才刚开始,就一命呜呼了,传位于大儿子耿精忠,就有了我们的三位熟人。

三位兄台,请依次登场吧: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当我列举出以上三位的名字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感到陌生,会立刻想到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历史教科书上都一直写着的那四个骇人听闻的大字——三藩叛乱!

而且故事的结局大家也已经知道,康熙皇帝以其无比英明的领导,以其无比坚韧的意志,以其无比果敢的精神,横扫三藩,纵横十几个省,最后把三个猛人,全部干掉。

我要讲的,是这个结果是对的;而说法与过程,全部都是值得商榷的。

历史的结果只有一个:吴三桂病死了,尚可喜病死了,耿精忠被康熙干掉。这结果绝没有支线,但是对这一历史的看法,却存在着无数支线,这个支线,才值得我们永远探寻。

越是你相信的,越是你不应该相信的。千万别相信你的眼睛与耳朵,这些最容易骗你。

康熙接到的辞职信内容是这样的:

臣尚可喜年老,不堪辛劳,祈望回辽东养老,至于我广东的家当,让我儿子继承吧!

康熙等这封辞职报告,其实等了很久,他看到辞职报告,除了笑以外,他还想哭。他看了看写在大殿上的三藩那两个大字,想不到写下它才仅仅几年,愿望居然会马上实现。

康熙想到了六十余岁的吴三桂。他想到自己才登基,就收回了吴三桂的“大将军印”,他想到他把吴三桂的儿子弄到北京,扣为人质;他想到自己把吴三桂的亲信,统统调离了他身边。

这所做的一切,都只因为,他想看到吴三桂也上一个尚可喜一样的辞职书。康熙六年(1667),自己刚刚登基,就接到了吴三桂辞去总管贵州事务的报告,他当即下诏应允。

十四岁的康熙以为,他胜了,因为尽管事后云贵总督卞三元、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本琛都上奏疏要求康熙挽留吴三桂,但是,康熙吃了秤砣铁了心,辞职就辞职呗。

然而,事实上,康熙败了。

吴三桂写的这份辞职报告,实际上是给朝廷的一个试探,看看自己在朝廷中的位置。然而他得到的结果却是辞就辞呗,这让吴三桂惊起一身冷汗,但他还是沉默着,没有说话。

沉默才是最可怕的。吴三桂幕僚方光琛等不及,说了这样一句话:朝廷的意思您还不明吗?吴三桂哪里能不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哪怕多他一个。

然而,他还是沉默着,他沉默是有理由的,因为他认为还没有到非反不可的地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