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人》 后记:以文学的方式(2)

现在,消息传来了,徐贵祥要来了。他是不是一个“明主”,我不知道,但说实话,我是有心理期待的。我想,至少他是位作家,他懂得创作,懂得一个作家应当具备的某些素质,是可以与之共事的。我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尽最大努力去“辅佐”他的准备。可惜我自作多情了,“明主”并未看中我,他早已将我等排斥在外,另作了打算。于是,我内心便有了“怀才不遇”之感。其实,现在看来,我那时的想法真是可笑,就我一介卑微俗人,何才之有?苟安便好。

坦率地讲,我并不认为徐贵祥到军艺文学系当主任对他来说是件好事。显然,他的年龄只允许他最多干两年,这是明摆着的。两年能干什么?浑身是铁能碾几根钉?他从来没有当过大学老师,不知道教学是何物,他得有相当的一段时间去学习适应,等真正摸清了情况,一年半载过去了,然后就该考虑退位的事情了。谁有心思跟我们玩儿?或者,他在两年内转运高升了,那可就又把文学系给坑了。

徐贵祥上任之初,一位院领导向他转达了院长对他的期望,希望他把文学系恢复到“徐怀中时代”的水平。

我的天哪!徐怀中的时代是什么时代?那是一个名家云集、高手林立的时代,那个时代甚至培养出了后来名满中外的李存葆、莫言、王海鸰、苗长水、钱钢、何继青、宋学武、雷铎啊。

我不知道当时徐贵祥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我猜想,他应当是“大胆地接受了任务”。如果真是“大胆地接受”,那他可真是有点“傻大胆儿”,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我们无法想象这个土生土长的原业余作家、当过连长的基层干部如何在这片文学沙场上点兵派将,摇旗呐喊,杀出一个“徐怀中时代的水平”。

“徐怀中时代”的学员都是已经有了丰富创作经验的学员。他们专心致志,他们如饥似渴,心无旁骛,靠写字改变命运,依创作捧饭碗。他们年纪一把,有的拖家带口,有的“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思维活跃,谦虚卑微,他们勤奋卖力。

可是,现在的文学系,所面临的队伍却是一群高中生啊。这批学员阅历简单,却个性十足。他们虽然是“凭写作”考进军艺,其实他们的写作底子几乎是零,还没有开始学习真正的文学创作。同时,他们对文学没有那么虔诚,他们对待名作家的态度也没那么热烈。尽管徐贵祥已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大作家”,可是我们的学生,多数都没读过他的作品。学生们不靠文学吃饭,他们不为前途担忧,他们也不为任何人写作。他们进入大学后,甚至对写作也没太大的热情,他们是按照“完成作业”的态度来创作作品的。

全是被动态,没有主动的创作,没有积极的心态。这怎么培养!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除了面对这样一些前高中生外,更大的困境或许来自于徐贵祥必须面对的手下“将帅”们。目前的教员队伍与“徐怀中时代”相比已然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员们一水儿的来自地方院校,有“两高两缺”的特点:学历高、理论水平高,缺乏部队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创作经验。特别是这支教员队伍都是处于壮年期的具有强烈民主思想与独立判断能力的“学院派”。同时,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独立的思辨能力,敢于担当,年龄都在40岁左右,正是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徐贵祥只是大专学历,他能不能像当年指挥一个连队那样指挥这些知识分子,我替他捏一把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