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032 l 镜中爹 贾利·古柏。进入高小,更懂事了,开始念念不忘费雯丽、伊丽莎 白·泰勒这些漂亮的女明星。那时叫座的国语片,多半是香港拍的, 我们偶尔也去看,但是我也接受了她们的影响,“国语片太假,比 不上好莱坞的”。我无形中成为,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台湾千万人, 该说世界亿万人之一。 电影综合摄影、音乐、表演、编剧等艺术,也描述人世冷暧、 社会文化、历史演变。看好电影塑造人的艺文欣赏水平,激发人们 的幽默潜能,关怀本能,培养自然向善的气质。电影更是西方社会 人们交谈最广、最平易、最没忌讳的题材。受到父母姐姐的影响, 我自小养成细心看电影的习惯,看的又是拍得好的电影,对随电影 而生的纵横多样文化,随着年龄增长,有不同体认,一生爱看电影, 也一生受用于电影。后来迁居到西方国家,发现喜欢摇滚乐的西方 青年,居然对“老掉牙”的上一两代电影,耳熟能详,原来他们家 中往往搜集了电影带或磁盘片,常常全家重复欣赏。西方人搜集电 影就像书柜上摆书本,时时翻阅,百看不厌,不仅看故事,而且无 形中接受了电影传达给观众的文化。想想电影公司花费千万元拍摄, 再以门票赚回来好几倍,电影的功能如果只在于叙述故事,对制片 者和观众双方来说都很遗憾。随着长大的体认,我也就越发喜爱电 影了。 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 小时在台湾看电影,有种有趣的现象。每当进了场,没开映前, 扩音器里会来回不停地播放同样几首“爱国歌曲”,比如最常播的一 首叫《反共产》:第二章 台北童年 1 033 打倒俄寇,反共产,反共产。 消灭朱毛,杀汉奸,杀汉奸。 收复大陆,解救同胞。服从领袖,完成革命。 三民主义实行,中华民族复兴。 中华复兴,民国万岁,中华民国万万岁。 另一首叫 ((反攻大陆去》: 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 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 大陆是我们的国土,大陆是我们的疆域。 我们的国土,我们的疆域,不能让毛贼尽着盘踞,不能 让俄寇尽着欺辱。 我们要反攻回去,我们要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 ! 把大陆收复,把大陆收复。 还有一首学生都会唱的歌,((只要我长大)): 哥哥爸爸真伟大,名誉照我家。 为国去打仗,当兵笑哈哈。 走吧,走吧,哥哥爸爸,我也要把敌人杀。 只要我长大,只要我长大。034 I 镜中爹 这首《只要我长大》,多年后在我初任电视记者时,听过一位名 人唱。有次参加联勤总司令部举行的春节联欢会,联勤总司令以主人 身份致辞欢迎后,意气风发地说要唱一首全台湾只有他最适合唱的歌, 接着他引吭高歌,“哥哥爸爸真伟大,名誉照我家……”这时全场哄 堂大笑起来,因为他是蒋纬国将军,那时父亲蒋介石先生是“总统”, 哥哥蒋经国是“行政院长”。当时蒋纬国刚升任联勤总司令,他唱这 首歌是在拿他的“哥哥爸爸”开玩笑。 我采访新闻,在不同场合遇到过蒋纬国。蒋是装甲兵出身,在 德国受过训,非常英挺,容光焕发,不论穿军装还是西装。有次冬 天在餐厅吃火锅,只见他推门而入,穿着件很厚的套头翻领白毛衣, 黑西裤,挺胸直奔他的那桌。桌上人起身迎接,他遥相招手示意, 别桌人扭头来看蒋纬国,他笑着向他们挥手,不管认不认识。蒋纬 国没有架子,爱说笑话,常拿自己的特殊背景做题材。他的“爸爸” 却很严肃,不苟言笑。小时街上常会见到他题字的标语,“以国家兴 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我想他一定是牢牢把持住这两句话, 才会心情沉重的。哥哥蒋经国性格完全不同,每次公余下乡,总见 他跟农渔民欢笑,或是抱抱孤儿院的孩子。他不是作秀,以他的地 位没有必要。那些年他推动台湾的十大建设,虽然繁忙,却常抽空 到乡间吃小吃。这父子三人的风格完全不同。早年蒋纬国的属下装 甲兵在湖口兵变未成,连带使他仕途受阻,也许促使他那天高唱“哥 哥爸爸真伟大”,爸爸哥哥做了“总统”和“行政院长”,只有他还 在带兵。 小时电影院里播的“爱国”歌曲,韵律简单,节奏单调,歌词更 像说话,男女老少听了几遍,谁都会唱。看场电影,歌声隆隆震耳,第二章 台北童年 1 035 而且一再重复播放,坐在电影院里不听也不行。听久了,不由朗朗上口, 五六十年后也忘不了。写歌的人真是了不起,可谓使人没齿不忘。不 过当时电影院播放这些歌也有个好处,有时看电影去晚了,到了门口, 听到里面还在“反共产,反共产”,知道还没开演,就放心了。或是 买票排了半天队,挨到售票窗口,已过了开演时间十分钟了,此时若 要求售票小姐买下一场的票,她一句,“你听,还在反攻大陆昵,还 要反攻半天呢! ”当场的票就卖给你了。我自己的经验是,为避免电 影放映途中想小便,总在I临开演前跑趟厕所,可是进了厕所心里却担 心要放映了,这时满场“当兵笑哈哈”还真有用,让人放心,特别是 在喝了大瓶汽水之后。 播放完“爱国”歌曲,全场熄灯。先放映“国歌”:“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时全场肃立,恭领“国 歌”,间或有些大陆撤退来台的老兵,张口跟着唱。小时候每次遇 到电影院唱“国歌”,我就有些尴尬,不知道要不要跟着张嘴唱。因 为学校规定,遇到唱“国歌”,要肃立,还要跟着唱,可是这时身旁 的大人多半不唱,我不好意思一个人开口,这时唱或不唱真令人难 以取含。后来我在黑暗中,偷偷张嘴轻声哼哼,好像在向老师报告, 好歹我把功课做了。 唱完“国歌”,大家就座,正片放映前,还要先看一段十分钟的 社会教育短片,多半是新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华,或是台风、 水灾等,有时也播映蒋介石先生穿着斗篷视察军队,或是与家人在松 树下散步、抱孙子的镜头。社教新闻片播完了,是电影预告片,然后 才开始正片,这时我又该赶紧跑趟厕所了。每当银幕上出现个狮子头, 左右吼叫两声,或是白衣女神高举火把,闪闪发光,米高梅或哥伦比036 I 镜中爹 亚的片头出现了,这时黑暗中少不得有些像我这样年纪的人,猛力拍 手欢迎。我从不跟随鼓掌,觉得他们真是幼稚,可是内心也着实兴奋, 因为等了那么久,正片终于开演了。 少年时代看电影,有件事非常困扰我。 上初中时,二姐嫁到宜兰,娘和我从台北搬去随二姐、二姐夫 住。有次我穿着校服短裤,独自去附近一家小电影院看电影。快演完 时,黑暗中隔座的男人忽然把手放在我的大腿上。我心一惊,扭头看 他,是个秃头的中年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瞪着银幕,他的手一动也不 动,好像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手放错了地方。我不敢推开,也不甘愿离 场,就这样僵持着把电影看完。灯亮了,大家站起身,我才如释重负。 那人戴上军帽,原来是个老兵。观众鱼贯出场时,我跟在他后面不远, 他始终没回头。 我想不通他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件事如同电影小插曲,过去就过 去了,直到有次我又独自去看电影。这次观众稀少,我选了个左右和 前面都没人的位子。开演不久,右座来了个人,我一看,吓了一大跳, 居然又是那个老兵。我胸口怦怦跳,心想他一定是跟随我进来的。我 决定,这次如果发生变化,绝不姑息,动作要快。黑暗中他不动声色 地有了动作,这次他把手放在自己的腿上,用手背贴住我的大腿。我 立即站起来,跨过观众,走到后两排位子坐下。我一边看银幕,一边 注意银幕下方他那后脑勺,只要他有起身的动作,我就先发制人,换 位子,甚至走出电影院。结果不知他是失去了目标,还是另外发现了 新大陆,他没再挪动位子,我也平安地看完电影。当然,这场电影为 了注意那秃脑勺,着实令我分神,好好一场电影给看砸了。第二章 台北童年 1 037 回家后,我认真想这件事。当年还没有“恋童癖”这类名词,但 是我知道这人心理有问题,大概一生不敢追女朋友,或是遇到过什么 刺激使他心理变态。电影院的遭遇,我没对家人说,有次与同学谈起, 他竟然有同样经验。自此以后,我单独看电影时,尽量穿长裤。 二十几年后,我已成家立业,从华视记者、主播做到主编、主管。 一天,台北市的彰化银行发生抢案,录像中只见一名矮小的蒙面匪徒 翻越柜台,持枪抢走数十万元,还开枪打伤银行经理。这条新闻很轰 动。一段时间后,抢匪被捕,原来是个中老年出租车司机,名叫李师 科,是个退伍老兵。原来他先在几个月前的晚上,抢了把警察的手枪, 击毙那名警察,然后私下策划,如何以这把手枪做个案子。令人不解 的是,他开车收入不错,不愁吃喝,他把抢来的钱存在他那狭小的住 处,一直没花用,却用来接济街坊邻居的一个穷孩子,后来事迹泄露, 被人怀疑报了警。他被捕时,高大的警察架住这名矮小的老兵,电视 记者问他抢钱动机,他一口山东腔,简洁地说,“国家欠我的! ”他 因为抢枪,杀了警察,又持械抢银行,罪证确凿,很快就被法院判决, 执行了死刑。 当年社会上对这件案子谈论颇多,新闻界进一步探讨从大陆撤退 来台的老兵的心理问题。那时台湾有为数众多的老兵,他们年轻时就 参加国民党的政府军,从抗13战争打到国共内战,最后退守台湾。他 们一心跟随政府“反共产”,唯一的愿望是想“反攻大陆”,但是时13 飞逝,年华老去,等到一切绝望后,深感此生已去,连家乡父老都不 能见面,内心失落极大。这些退役老兵许多是单身,没有子女,政府 虽然对他们的生活尽善照顾,但是无法解决内心的苦闷和思乡。 当时我工作的华视,军方势力很大,公司里用了一些退役老兵,038 I 镜中爹 担任门房或警卫类职务,其中甚至有退役的校官。李师科被捕那天, 正好轮到我值班,我和一名守卫聊起这件大新闻,他的反应颇出乎我 意料。他没有责备抢匪的行为,反而竖起大拇指说,“好个山东响马! ” 还有件事令我永远忘不了。高中时每个学校都有军训课,宜兰中 学有个军训教官,当年随军队来到台湾,年纪虽然不大,却不苟言笑, 一副扑克面孑L。他在课堂讲解武器之佘,喜欢讲人生大道理,边讲边 翻着眼睛看天花板,仿佛上头有人指点。男生不喜欢这类型教官,给 他取了个外号“木屐”,是形容他的脸古板无表情。后来“木屐”结婚了, 很快生了个儿子,后来星期天常看见“木屐”身穿白粗布衬衫,骑辆 脚踏车,载着4,JL子上街买菜。因为他不和学生聊天,我们就假装没 看见,不去打招呼。 十几年过去,他早已在我的记忆中被按下了删除键。直到有一天 我处理一条灾难新闻,台湾东部的苏澳港一条船沉了,溺毙数名学生。 一名即将退役的教官,为了救学生,奋不顾身跳下海,却被大浪卷走, 牺牲了生命。这教官的名字让我心头一惊,高中往事像被按了恢复键 一般,历历在目。我想,“木屐”当然会游泳,不然不会跳下海救学生。 可是在那紧急的瞬间,他可曾想到妻子、儿女或自己的生命? 他必定 是被学生呼喊救命的声音激励,才不顾一切跳下海的吧? 他内心的情 感原来不是我们所称的“木屐”,我当年多么吝啬幼稚,怎么从没上 前打个招呼,“教官星期天买菜呀! ” 李师科的悲惨下场,是孤独老兵的特例,而我的军训教官虽然成 立家庭,努力扭转命运,可是厄运却追上他。我在二姐家住过几年, 二姐夫是技术军人,但是并不住在眷村。我有些同学出身眷村,他们 在麻将声中做功课,在与外界隔阂的拥挤世界中长大。有的甚至全家第二章 台北童年 1 039 经年笼罩在恐惧中,生怕父亲驾战斗机一去不回,不是怕被人打下来, 而是怕自己失事。当然他们仍然有欢乐的一面,多半家庭都含辛茹苦, 养育子女成人。 台湾有不少出身于眷村文化却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感人故事,眷 村文学也汇为台湾文学的一部分。我自小住在台北,是台湾的外省人 一代,中学到号称台湾民主圣地的宜兰念书,又接触到同学身上的眷 村文化。我自小关心台湾的社会,爱看西方短篇小说、好莱坞电影、 日本电影。我常想,多样的文化背景,适合将来当记者,从事新闻工作。 后来我真的做到了,不只在新闻界,还跨进写作行列,这些是后话。 小时候学校和社会上培养的唱“国歌”、“爱国”歌曲等情绪,在 学校里化成了实际行动。那时每班都选几名学生组成纠察队,高小班 级还挑选组成童子军。纠察队和童子军的任务,是在上学、放学、下 课、朝会升旗、放学前降旗时,协助维持秩序,特别是在演习时。演 习,就是防备万一“匪机”来袭时,如何紧急应变,怎样躲避炸弹。 那几年经常举行空袭演习,有时预先通知某 Et某时,有时突如其来, 全城警报大作,声势惊人,会让人吓得不寒而栗。演习时夜晚不得开 灯,白天街上不得见行人,机关学校里,大家都躲进各式各样的防空 洞。女师附小的防空洞沿着围墙四周挖建,把盖下水道用的巨大水泥 圆筒,一个个放在地上挖的坑内,露出地面的部分覆盖泥土,长出青草。 圆筒内枕着木板条,成为平面。躲警报时,学生老师从两头弯腰进入, 蹲坐在木板上,一个防空洞总可以挤二十来人。演习一次大约十来分 钟,大家叽叽喳喳,有说有笑,可是出了防空洞,两腿早被咬成了红 豆冰,因为防空洞里阴暗,是蚊子的家乡。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