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基业一人开 (3)

于是盛宣怀坚持“拆丹麦旱线,以保中华国家之权,并以服各国商人之心”的原则,几经交涉,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只好同意拆毁吴淞到外滩的旱线,但以“厦门线端系由海滨岸边由地下直达屋内”为由拒绝拆除厦门上岸电线。盛宣怀反唇相讥,抓住厦门水线确已“上岸”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大北公司已违背了清王朝的规定,终于迫使大北公司拆除了岸线。

为了阻止英、美在沿海各口岸架线,盛宣怀与英商大东公司进行了谈判,在合同中提出:“所有沿海各处,无论已、未开口岸,一概不准添小线,所过口岸,亦不得设线端。”

在大北电报公司在中国铺设海底电缆10年之后,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电报公司。然而海底电缆归大北和大东所有,外洋和国内电报畅通与否,均掌握在两家公司手里。于是盛宣怀主动找上门去谈条件,令他们不得不同意签订三家电报公司的齐价合同,即仿照轮船招商局与太古、怡和轮船公司签约的做法,对外必须价格一致,不允许任何一家单独行动,也不允许利用降价来打击任何一方。这个办法的实施,使新生的中国电报局在强敌面前站稳了脚跟。

但天津电报总局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架设长江电线的计划就遭到了左宗棠的阻挠。他在郑观应的呈文上写道:“电线为商人探访市价所需,实际上贸易能否获利,也和电线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军用大计的或得或失,更与探报迟速没有关系……本人从兵三十年,行走十五省,根本就不明白电线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失过战机,这是我多年的体会和最好的实证。”与此同时,胡雪岩托熟人混进盛宣怀办的电报学堂,弄了几套密码出来。接着他通过左宗棠上奏朝廷,开始架设长江之线。

胡雪岩为了架设电报线,不断派人与大东和大北代表交涉,并提高了器材购买价格。盛宣怀知道后,秘密与两家公司联络,愿以三倍的价格收购器材。他还指出,胡雪岩大量收购丝茧垄断原料,也严重威胁了洋商的在华利益,若为胡雪岩提供电线器材,等于为虎投食。两家公司的负责人于是同意暗中结盟。当胡雪岩分别向大北和大东提出购买器材时,两家公司以国内产量降低、货源不足为由拖延了一个月,之后又用低廉的价格将一批低劣的电线器材出售给胡雪岩,导致工程完成还不到三分之一就被迫停工。

盛宣怀得信后,迅速告诉了李鸿章。不久,李鸿章上书弹劾胡雪岩,说他办理不力、冒充内行架设电报线,给朝廷带来不少损失,要求改派盛宣怀前往办理。朝廷中许多大臣也纷纷上奏,要求撤换胡雪岩。不久,朝廷下令长江之线速由郑观应、盛宣怀办理架设。君命难违,左宗棠只好拱手把长江电报线交给这两人办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