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你的爱 请跟我来 3

陈丽君还有一个更大的秘密:将来有一天,她要去台湾,她不到别的工厂去,她只去王永庆爷爷的工厂去做工,因为只有去王永庆爷爷的工厂做工,才能感谢他捐给自己人工耳蜗的恩情。

植入者三,蓝维晖

在得到王永庆捐赠人工耳蜗的200个聋儿中,年龄最大的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他叫蓝维晖。他在2005年初填写了申请表。按照年龄,他已经超龄。但是,当了解了蓝维晖的成长经历后,所有的人都为他和他的母亲感动,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一致同意把一套人工耳蜗捐赠给蓝维晖。

蓝维晖5岁的时候,因连续10天注射了链霉素而失聪,听力损失110分贝。母亲林佩芬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终归无望。在最初的悲伤痛苦之后,柔弱的林佩芬开始坚强起来,她要帮助儿子成为一个“聋而不哑,残而不废”的人。

她用表情、手势加声音与蓝维晖交流。

蓝维晖该上小学了。林佩芬带着儿子去报名,报名老师与蓝维晖交谈,孩子没有任何反应。老师说:他们不能收。建议林佩芬送孩子去聋哑学校。林佩芬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她说:我的孩子不去聋哑学校,他就在普通学校读书。她一边哭一边求老师收下蓝维晖。正在这时,校长走过来,林佩芬就求校长,校长说:再面试一次看看。这时,也许是看到妈妈不停地流泪,也许是意识到这是影响自己一生前途的关键时刻,蓝维晖突然如神明相助,灵犀顿开,老师问什么,他都明白,有问必答,对答如流。这让老师惊异万分,让林佩芬欣喜不已。

蓝维晖进了厦门鹭江小学接受正规教育,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学拼音时,因为听不到,只能睁着茫然的眼睛,看着老师的嘴在不知所以地翕动。每次测验,蓝维晖的成绩几乎都是零分。蓝维晖成了几个调皮孩子嘲笑的对象。

儿子回家来的哭诉,深深刺痛母亲的心。夜深人静,看着熟睡的儿子眼角的泪痕,林佩芬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如果现在放弃,去聋哑学校,孩子的声带就会退化,就永远不会说话了。这是林佩芬不愿看到的。必须让儿子学会说话。儿子在学校里没有学好的功课,回家后自己来教。丈夫长期出差在外,自己必须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第二天,林佩芬买了录音机、拼音卡片和教材,下班回家,与儿子面对面坐着,让孩子看着自己的口型,开始教“ɑ”、“o”、“e”。

几个星期以后,蓝维晖终于发出了第一个拼音“ɑ”。在林佩芬听来,好像是从天国飘来的福音,让她喜悦得热泪盈眶。

这一声“ɑ”,好似第一朵报春的迎春花,预示着百花盛开的到来。

蓝维晖很快学会了所有的拼音。下一个月的语文测验,他得了100分。

林佩芬发现孩子喜欢看书,就买了世界名著、唐诗、宋词、中国历史、中外文学、科幻书籍等。蓝维晖从书本上得到了许多听不到的信息。书本增加了他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到三年级有了作文,蓝维晖的作文一直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蓝维晖的课表里有了英文课。林佩芬的中学时代正遇上“文革”,没有学过英文。要教蓝维晖学习英语,必须自己开始学。每天,到了蓝维晖上英语课的时候,她就向领导请假,然后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走进教室,坐在最后一排,拿出课本和笔记本,与儿子一起从A、B、C开始学习英文。

林佩芬心里十分感激单位领导和学校老师,他们都体谅她,支持她,为她学习英语提供方便。

晚上,母子俩在书桌前,开始读英语。林佩芬数千遍、数万遍地朗读着A、B、C,但是蓝维晖还是辨别不出母亲在读什么,时间一长,林佩芬心力交瘁,孩子又哭又闹不肯学。家里人都劝林佩芬不要继续读下去了,连老师也说要蓝维晖读英语是不可能的,劝林佩芬放弃。

但是林佩芬想:在普通学校读书,你不能落下任何一门功课,否则,你将跟不上同学,有可能就会因此辍学。而且,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英语越来越重要,不能放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