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是沸腾的乡情 3

夜已经很深了,韩德民毫无睡意。他打开窗户,走向阳台。

悉尼海湾的夜景如梦如幻,在灯光的辉映下,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如一只白天鹅栖息海边,悉尼湾大铁桥如一把发光的竖琴悬挂在海面。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韩德民的思绪奔涌如潮。

韩德民这次来澳大利亚,是应邀参加世界耳鼻喉科大会的。作为中国最优秀的耳鼻喉头颈外科专家之一,韩德民在中国现代鼻内镜外科技术和喉癌生物学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正在成为专业领域里旗帜性的人物。他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8年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和医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在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多项研究成果,使他成为中国第一批破格晋升的主任医师,很快担任了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的副所长。

韩德民却不会就此停留,他像那些探险家一样,对未知的领域永远充满了好奇和征服的渴望,他求知的心永远处在饥饿的状态,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激情,驱使他不停地攀登新知识新技术的高峰。

与许时昂的长谈,使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人工耳蜗植入。他还不清楚这个技术的难度,但是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领域。如果人工耳蜗真的有这样好的作用,那么对中国300万重度耳聋患者无疑是一种福音。他感到莫名的兴奋,仿佛听到了召唤一样,他决定等大会一结束,就立即去墨尔本。

三天后,韩德民来到了墨尔本,来到了著名的仿生耳研究所。

有了许时昂的安排,韩德民受到了热烈欢迎,克拉克教授亲自接待了他。

克拉克教授快六十岁了,面容清瘦,一头银发,一双睿智的眼睛在宽边眼镜下熠熠闪亮。

他向韩德民回顾了人工耳蜗研究的历程,对外科学和耳神经学的最新成果作了阐述,并介绍了他正在研究新一代人工耳蜗,制作数学模型,研究怎样以大脑工作的方式来设计出更好的电子耳蜗,因为大脑比计算机能更好地处理听觉信息,研制这种智能聚合物,并在它上面种植神经,这样就能更好地与听觉神经交换信息,创造出更好的电子耳蜗。

克拉克教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使韩德民如坐春风。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言不虚,何况此“君”是一位世界级大师。

韩德民向克拉克教授介绍了中国耳鼻喉科和头颈外科整体发展状况,并将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的研究课题和成果与克拉克教授作了深入的探讨。

克拉克教授对中国同行的研究成就表示高度欣赏,并提议加强两个研究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正是韩德民所期待的。

克拉克对中国庞大的聋哑人口十分关注。他对韩德民说:他希望澳大利亚的多导人工耳蜗,能够通过中国同行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中国聋人回到有声世界。

韩德民参观了仿生耳研究所的研究基地、医院,在病房里看到了几个刚刚做完植入手术的患者。

在言语康复中心,韩德民看到了几个正在进行言语康复的孩子,正在跟老师练习说话。老师说一句,学生紧跟着也说一句。人工耳蜗使这些聋童获得了非常好的听力。

在花园里,几个植入了人工耳蜗的老人毫无障碍地进行交谈。

韩德民也加入了他们的交谈,他询问他们戴人工耳蜗的感受。

他请他们把人工耳蜗拿下来。他发现没有耳蜗的老人表情有些犹疑,前后左右到处张望,反应慢了许多。

人体器官的衰老是从眼睛耳朵开始的。如果眼睛花了,耳朵聋了,那么手脚也随之变得迟钝,这时人就会呈现老态。而眼前的这些老人都很健谈,表情生动,手脚灵便,满是自信快乐。

汉语中的“聪明”,是一个十分符合生理学规律的词语。

“聪”的本义是听力好;“明”的本义是视力好。

用“聪明”一词来描述人的智力水平,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