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令狐磊
“我们一直在阅读柳宗悦,却一直无法到达现场。”
在《生活》杂志刚刚创刊的时候,就有人对我们说:“你们在挖掘中国那些传统的美的精神,这太棒了,让我想起了《汉声》杂志。”我当时都不知道,但的确黄永松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手艺的田野调查工作值得敬仰。但,走到现场去,对于我们这些书斋里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那么有来自内心的驱动力。
到了2009年的时候,羽翼未丰的我们开始正式走上探索的路。我起了个像口号般的词“民艺复兴”,在粤语里它和“文艺复兴”是同一个音,这是“民艺复兴”这个陌生的词组首次在媒体上使用。但当时,我们所知的“民艺”在复兴的事实还甚少。还好,我们有他山之石供参照,我编发了一篇关于柳宗悦的日本民艺馆的稿子,里面有一段话:
“民艺品中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总之,为了发扬前人的创作之美,并给后人指点一条捷径,我们决定创设‘日本民艺馆’。”
“日本民艺馆”,对我们来说,真的是难以企及的梦想。在一百年前(1916年),柳宗悦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年的乡村手工艺寻访之旅。之后他组建民艺馆,将其收藏、征集和经手的一万七千多件民艺作品收纳其中。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阅读柳宗悦,却一直无法到达现场。
直到有一天(2010年的夏天),在一个偶然出现的美食宴会场合上,我遇到了美帆。我们并没挨着坐,中间还隔着几个人,当我知道美帆是一个会说中文的日本记者,而且是刚刚给BRUTUS Casa杂志做了一组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封面故事的“中国通”。
我赞美了这本杂志,美帆则说她之前做的是Esquire杂志日本版本。这更让我惊叹,因为这日本版本的Esquire最接近美国Esquire原版的味道:一种文气的雅致男士的生活。美帆担任该杂志的副总编辑,2005年后,她来了上海定居,给日本杂志采写中国题材。
美帆之前也看过《生活》杂志,我们的意外邂逅,有如两个各自努力的人某天相遇的时候,从各自对视的眼神中,看到了最初的心中亮光。后来我们就都不记得那个宴会的主题是什么了,一直聊天,直到宴会结束。美帆说她家不远,可以走回去,她真的是上海通。我记得我离开的时候,上了出租车也是很愉悦,似乎我从车窗伸出手,就可以摸到整个日本的海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