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们的“新投资” 2

2.他们的形象需要另一种输出,或者更多的方式输出。除了展览的单一方式,在传媒注意力时代,如何不断让外界了解艺术家,并能动态地体现艺术家的状态——实际上,艺术家参与社会其他分工,以及被其他价值链条连接起来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艺术家的角色越来越丰富,商业的方式和类型也越来越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进入了一个多元开发的商业平台阶段,需要警惕的是,艺术家在商业面前越来越具有企业家的气质和经营理念,但是重复自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相对接的创造力也越来越被工业化的生产需求所掩盖或扼制。

3.是否是大腕即将衰老的一个标志性信号?人老的一个标志性细节就是要跟别人唠叨自己的过去,当然中国的艺术家还不可能像达利那样疯狂,但是他们很“知命”地去用中国的智慧给自己找到一个可以确立的方式,比如著书立说。对个人来说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构成未来的一个“历史”判断,他们需要这个“历史观”来把握所做的任何事情,出书则很符合他们的“未来历史观”。

4.人们可以对比从艺术家本人与批评家眼中的艺术家的区别。如果批评家眼中的艺术家和艺术家本身的描述是并轨的,或者是悖论的,都将启发读者新的联想。而批评家也可以在这个背后反思:某些艺术家精神行进中的变化,艺术家个体最后在社会结构与消费时代的洪流中,从当初的背叛到现在的被消费吞噬的过程。

传统艺术家漫无边际夸大其词的出书方式,早已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但是成长经历有限的中国当代艺术推出个人自传性质的书籍,显然可以解读为一个标志性信号。出书会不会突显传统价值的“增值”,而不是未来的可持续价值的“增值”,这是非常值得讨论的。

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的社会反应,就像当年他在《绿茶》的本色出演以及开餐厅的轰动。被消费的“方力钧”还是非常有策略的。他以及背后的运营团队仍然把圆明园那段成长时期比做野狗式的生存时期,我觉得这是艺术个人品牌强化的标志性事件,他完全可以取一个更具诱惑的名字,也更能代表与符合他现在新的生存状态,但是显然很有意地继续贴上“泼皮”的标记,让人对他的艺术史背景更熟稔。虽然方力钧没有一个明确的营销团队,但是“方力钧”这个符号化的背后,提示人们“方力钧”很清楚如何强化这种艺术品牌。这点上,你从日本的流行艺术家村上隆和LV等合作可以窥见一斑。从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论上看,艺术家方力钧已经称得上成功的艺术企业家,从个人化的艺术作品,进入到商业交易系统,形成艺术商品,再到针对个人艺术品牌的系统开发,比如成立餐厅、出演、出书等等行为,使得个人品牌无限放大,也增大了品牌的商业价值。

对了,2011年,可以不用再到现场看展览了,但是你要养成“阅读”习惯,你可能才会跟上艺术界的潮流。中国艺术界“集体山寨”的行动向来是非常积极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将是艺术家推出各种或风花雪月或“我的成功奋斗史”之类传记的高发时间段,没准还能爆出几段谁是谁的前妻的艳史出来呢。

艺术界好作品不多,但是“天价”、“作局”、“包飞机”、“包火车”等等现象以及现场倒是层出不穷,我把这类现象称为大腕们的常规性“投资”项目。当前“出书”显然是现在艺术界大腕们最大的卖点,当然也是大腕们的“新投资”项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