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的另一种恶俗 2

我更愿意理解为只是一种产品艺术或规划艺术,这类作品的出炉通常是非常程序性和事先设置好计划的:一般先用个美好的构想或创意,找到一个买单的对象,一定要结合当前中国现实的最强背景信息,找到一个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或元素,作品材料上最好尽可能地用上废弃物品,然后通过助手进行整装。

我先解读一下该作品常规性即通常很容易能够解读到的信息:

1.作品形象塑造方面,“凤凰”是中国古老文化最具象征性意义的元素之一,也就是能够为这个作品找到东方视角的立足点,找到“中国元素”的理由。这也是严格参照“国际思维”的标准制作线路,这点不是经验的经验,大家都心知肚明且早已经轻车熟路了。

2.材料上用的都是建筑垃圾。中国社会转型期正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场”,也就是为这个作品找到了表达现实的饱和度成分。但是并不是你用了建筑垃圾就等于你是好作品的前提。

3.作品的内涵上,无非很明确地在提示中国的一种超现实处境,在经济快速发展与崛起的同时,也如那两只空洞的充满垃圾实体的“凤凰”,暗示了艺术家对这种社会现实的焦虑,以及试图让人看到作品背后被忽略或被提炼的另一个“现实版”中国国情。

4.最后还可以联想到的信息是“凤凰”要呈现一种艺术表达上的情绪以及张力。情绪指的是对现实的触痛,而张力却是在发展的同时,如此充满破坏,如此伤痕累累,而如此沉重的不再华丽的“问题凤凰”还会轻盈腾飞?而又显得如此的不确定性,或者一定要让观众读到或者强塞作品背后的隐喻或其他无限的联想,越多越好等等。

以上解读徐冰《凤凰》作品的信息——正是体现徐冰本次作品超级恶俗的一面,这种非常隐蔽型的恶俗体现在如此庞大的作品,它的意义却一览无遗,完全上升不到对社会现实的真正触碰与提升。过于常识性的并试图带有公共意义的作品,如果只停留在常识上,对观众则是一种不尊重,也可以解读出徐冰并不充分了解现时的国情,他还需要继续倒时差!

“问题凤凰”所要展示的“问题现实”,这种艺术理念非常滞后而没有任何创新与突破,而艺术的微妙性、生动性以及现场的互动性就根本难以启齿,更重要的是在“有意义”的创作主题下,却显得极为没有意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