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味着人与世界之间所缔结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显示出人类接触和了解世界的一种奇异方式,显示出世界对这种接触和了解方式所提供的奇异呈现,而且,这种关系最终还将显示出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的遥远憧憬和现实选择。
人们一无所知地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那些无可避免的衣、食、住、行,使他们迅速地同周围世界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关系。于是,一系列现象被赋予形形色色的意义从而打上人的印记。外在的、独立的世界围绕着人的意识熠熠生辉,生气勃勃地矗立了起来。万事万物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上逐渐地得到不同的解释:食品结构,纺织工业,财政贸易,政权体制,山川草木,世界大战,瘟疫病菌……然而,人类另有一种应对世界的情感态度。自远古原始人劳作之余的狂歌漫舞,直至如今人们对于某事某人或某山某水的情绪激动的体验,这种情感态度一直绵延不绝地继续着。情感态度是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一种积极活跃的反应,它的形成同人类的全部实践息息相关。人的情感态度固然也有源于动物本能的一面,可是人类的演进却不断地将理性思索这种人的本质特征渗透其中,使之同样蕴含了是非利害的洞察、判断和领会,因而成为人的意识。不过,区别于纯粹的理性思索那种超越具体的抽象分析,情感态度的反应方式更多的是忘却自身存在而倾心关注对象,步趋于对象之后亦恐、亦喜、亦恼、亦恨。这时,人们的主观精神也就在这种强烈的情感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和占有了客观对象。于是,世界的另一种意义因此被揭开了:它不仅仅是人们索取生命之火的场所,同时还是人们情感自由驰骋的天地。当然,人们日常生活中这种情感经验不过是吉光片羽,时现时隐。当谋划、决策、预计、综合、剖析等等这一类精神活动出现时,情感经验总是知趣地急速退隐而去,抑制于理性思索的框架下面。一直到人们结识了一本又一本的文学著作,一直到人们被这些著作所强烈地震撼,这种情感经验才得以集中和明朗,并且终于体系化为稳定的文学审美经验。这标志着人与世界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关系通过文学家正式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