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留学英国,究驶船之方(1)

作为近代中国首批海军学生,严复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自然科学教育和海军军事训练,先后巡历了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参与处理了日本侵台事件等重大军事行动。这些经历使他已经明显区别于完全接受封建文化教育的传统儒生,为他接受英国教育和后来提出海权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严复为何会去英国留学呢?

从历史大背景来看,严复留学英国不是他个人的偶然选择,而是“西学中用”的时代使然,是福州船政学堂创办者教育思想的又一次大胆探索。

那么首先倡议派遣海军生留学的是谁呢?沈葆桢。这就涉及严复留学英国的另一个原因。

1873年11月,福州船政局造船厂所聘洋匠即将期满回国,依约所造大小轮船也将次第竣工。清政府为了能独立掌握轮船制造驾驶技术,同年12月26日,沈葆桢奏请派马尾船政前后学堂学生分赴英、法两国留学深造,提出仿照1872年幼童赴美做法,让前学堂学生到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后学堂学生到英国“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

沈葆桢的倡议尽管获得了李鸿章、左宗棠的支持,但没有成功。因为1874年5月日本侵略台湾,沈葆桢奉旨办理台湾海防造成了计划搁置。1875年2月,云南发生马嘉理事件,中英关系恶化,计划更难执行。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留学一事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几经磋商后才于1877年年初得到英方的同意答复。

1877年1月13日,李鸿章、沈葆桢奏请选派马尾前后学堂学生30人,分赴英法留学,期限三年,以李凤苞、日意格为监督,并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及经费数目。清政府批准奏请后,留学准备工作开始加紧进行。

从章程的内容来看,留学生的生活待遇非常优厚。比如,每人每年房租、学堂修缮及膳食费约120英镑;每人服装费50英镑;第二、第三年每人每年旅游考察费60英镑;每人每年剃头、洗衣、购买书籍、纸笔、零用等杂费40英镑;上军舰实习时,每人服装及器具等费150英镑;上军舰后,每人每年增加膳食费24英镑。此外,学生每月写家信两次,邮费和医药费报销。万一因攻苦积劳,出现不测之事,由国家承担回国运费,补助一年半薪水,再酌量情节上奏,以示优恤。如遇丁忧,学生在洋守制二十七日,另加恤赏,由亲属在国内具领。

此外,清政府还采纳了德勒塞的建议,给学员严复等人授予正四品武职都司的官衔。首届船政出洋学生的经费,“由闽省厘金项下筹银十万两,闽海关四成洋税项下筹银五万两,船政经费项下匀拔银五万两”,共需经费20万两,分3次拨给。由此可见,清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为严复这批留学生花费如此巨大代价,提供特别优厚待遇,可以说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1877年3月12日,英国外交部通知其海军部,中国政府将派遣12名海军留学生赴英学习,请求予以协助。毫无疑问,这12个人是船政学堂第一届出洋学生,也是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

然而,严复险些成不了两个“第一”中的一员,为何?原因是船政学堂首届驾驶班学生毕业后,有的人在出洋前已得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任用,严复便是其中之一。李鸿章开始想重用严复的,只不过后来发现严复的个性、思想不符合其用人理念才不授予其实权罢了。好在严复的运气并不差,当时出洋人数不足,由此,严复的留学之路开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