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受苏联影响的只是城里人(8)

社会生活点点滴滴的细节见证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三十年,前三十年几乎是越来越紧的过程。发展到“文革”时期“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农村的自留地都取消掉,很多地方规定农民养鸡不能超过几只,养猪不能超过多少头,超过了就有一种“你要干什么”的思想,就说明你想卖,卖就是资本主义,都具体规定到这种地步了。所以到“文革”期间,经济越来越死。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从社会宏观方面来说,是一个逐渐放宽、放松的过程,是一个公民社会、民间社会从基本没有到逐步产生、逐步壮大的过程。私人企业、个体企业产生,人员可以在各个单位间流动,农民可以自由进城打工,这是三十年前难以想象的,这是一个大的过程。同时这三十年又是人们开始有私人生活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穿的衣服还比较丰富多彩,到60年代开始紧缩,不许烫发、不许跳舞,都是清一色的一身蓝。当时满大街都是穿蓝衣服的,男男女女就是一身蓝,所以外国人把中国称为“蓝蚁之国”。

那时候一切都要凭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经济是不断萎缩的过程,人民生活越来越紧张。票证是一种特殊经济时候才采用的,应该是越来越少才对,它是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回忆起来,那个年代很难举出来几种东西是不要票证的,买一盒火柴都要票证。当时感到生活最不便的是到后来火柴供应都很紧张,经常家里天天要用的,有时候不小心浪费了,家里就没有火柴用。灯泡也是,质量如果不好,或者不小心打碎了,再去换一个都不容易,因为要凭票,票又很少。还有卫生纸都很紧张,家里女孩多的,怎么用卫生纸都是一个问题。

后来我看很多回忆录,像敬一丹写的,她家有一年要添一床被子,她母亲就规划谁能添衣服、谁不能添衣服。梁晓声写过一篇回忆文章,讲因为当时要凭票证发豆腐、黄豆,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发票证的邻居是居委会的,偶尔有多余的票据给他家,所以他就非常感激。我觉得搞历史研究,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材料、史料。

我现在越来越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政治一定要到控制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时候,才会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