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群星闪耀时(7)

杭州有诸多的百年老字号,始创于清朝。徽州黟县人张小泉,举家迁来杭州,在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早在1663年张小泉品牌就成名了。“张小泉”剪刀当年是贡品,如今是百姓生活的良品。“红顶商人”胡雪岩,祖籍徽州绩溪,从小成长于杭州,最终成为晚清著名实业家,被称为“江南药王”。胡雪岩于公元1874年创建胡庆余堂,设下“戒欺”之训,实行“真不二价”。胡雪岩传奇的尾声,是最终被革职抄家,非因产品质量,而在亦官亦商。朱镕基在总理任上,难得挥毫题词,2002年5月他参观胡雪岩故居后很感慨,写下长长的题词,尾句云:“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诗人龚自珍的名句。杭州是龚自珍的故乡,马坡巷是他的出生地;他的先人当年随宋室南渡,到他一代已定居杭州400年。时至晚清,已是“衰世”,却要伪装成“治世”。作为思想家的龚自珍,他想告别这“衰世”,告别制造“病梅”的制度环境,走出“万马齐喑”的专制长夜。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降人才”是一方面,“求变革”乃是终极追求。良法不见,善治不继。袭自珍反对“拘一祖之法”,认为死抱住陈旧腐败的祖宗之法,必定坏事,如不更法,“乱将不远”。针对当时的制度性腐败,他提出“更法”、“改图”,要求革新;他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要求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行革新。这是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要冲破当时专制的条条框框,改变“万马齐喑”的局面。他还提出经济改革的主张,改变贫富悬殊的局面;他希望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同时反对闭关锁国。这种政治改革的主张,可谓振聋发聩,具有启蒙价值。梁启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龚自珍是杭州这方水土养育的一代才人,1841年在外讲学期间猝然离世,享年仅50岁。

如果说龚自珍是诗人+思想家,那么汤寿潜则是思想家+实业家。汤寿潜是杭州萧山人,既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又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早在1890年,他就写出了著名的《危言》,比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还早四年,他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维新变法思想,包括改革考试、任官制度,裁并机构,遣汰冗官,提倡采用西法,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废除捐官制度,迁都长安,刷新吏治,严惩贪官,废除武举,设立武备院,加强海军等;在经济实业领域,他主张广造铁路,兴修水利,开发矿藏,改革税制。

可贵就在于,汤寿潜是一个努力实践思想的行动者。他迫使清政府允诺浙江第一条铁路——沪杭铁路由商民自筑;在主管修建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不取薪金、不支公费,还把有关奖金悉数捐赠给浙江教育会。非常清正廉洁的汤寿潜,是辛亥革命后首任浙江都督,有着“布衣都督”之称;他的遗言是自己一生的写照,其中有云:“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

正是这样的“护花春泥”,改善了人心,改革了传统,改变了社会。

读书导航